两人都是搬迁的支持者,因为一旦搬迁到宣镇,就意味着他们扩大了权力,有了更广大的空间,商业司能够通过接触更多的商人士绅继续扩大商业版图,而农业司由于地盘大了那能够管理的土地必然也会多了很多。
在希望营做事才有权力,不做事就算把你放在最高的位置也没有人看得上你。
而反对的都是一些无法搬迁的企事业单位,本来是在中心位置每都能见到最高领导,突然以后领导一年也不一定能来几次,而且自己的企业单位以后也不在中心位置。这些人不反对才怪,毕竟是屁股决定脑袋!
经过一系列的博弈妥协,最后决定了哪些该搬迁,哪些该留下,原则上保密部门,核心部门都要随着行政中心搬迁,但是考虑到一些重工业企业,建设成本高,建设不易,应该予以保留。
还有一些原材料的厂矿也是必须要驻留原地,这基本是废话,不留在原地还能把矿搬走吗?这样一来能够搬迁的企业并不是很多,钢铁厂需要拆分人员,以后的希望营钢铁厂只负责农具等民用生产,重要的军用钢铁铸造都要搬迁,兵工厂要整体搬迁,玻璃镜子制造也要整体搬迁,其余的如造纸之类的轻工业就留在当地,总要给当地留下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
对于行政中心从希望营迁走,常驻希望营的人是失落的,就像王朝迁都一样,子脚下的子民自觉是高人一等的,可是一旦迁走都城,这高人一等的感觉就没了,那阻力肯定不是一般的大,想想大明的两京制度,两套班子,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安抚南京城的百姓臣民吗!
为了弥补希望营的失落感,张三和老赵商量过后决定将希望营提升为县级单位,管辖范围就是后世的崇礼县地域,关于县名张三直接就给起名疆崇礼’,县治为希望镇,下辖希望镇、铁矿乡、碱场乡,以及新开辟的定居点。理由是希望簇百姓崇义而尚礼,毕竟这个新县全是由移民组成。老赵一听‘崇礼’这两个字不由得狐疑地看着张三,这两个颇有含义的字可不像这个不学无术的主公能想出来的。
张三被老赵看的老脸一红:“元洁先生认为这个名字不妥吗?”
“不是不妥!是太妥了!这真是你起的名字,没人帮忙?”
面对老赵的质疑张三马上抗议道:“元洁先生!你可以质疑我的人品,不可以质疑我的才华!”
老赵哈哈大笑,对张三的厚脸皮已经免疫,转移话题道:“这首任县官由谁来担任?”
“原则上是由留在希望镇的几位主事挑选出一位,如果有更合适的人选也可以选择!”
现在整个希望营人才非常匮乏,每一个能读书识字之人都是各部门争抢的对象,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底子太薄了!哪里有更合适的人选,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会议最后决定从纸厂管事高红山,铁矿管事罗全力和碱场管事朱大成三人之中选出一人出任新成立的崇礼县知县,这是张三第一次尝试用这种定向选举的办法决定一县主官,其实大明在廷推辅臣时就是这种方法,当然皇帝也可以中旨指定辅臣,这样的辅臣却无法服众,尤其是大明中后期以后,当然崇礼县的配置可不是大明官府的配置。
知县以下有财政局、教育局、税务局、工商局、巡警局,以及农林水利局等职能部门,这些部门接受上一级职能部门和知县的双重管理,有着相当的独立性!
知县的主要职责是怎么花钱,也就是主持一县的财政预算,以及和上级争夺项目,发展经济,对于知县政绩的考评,不光要看税收的增加,还要考察当地民风民俗,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儿童的入学率教育水平!
可以崇礼县是大明目前经济基础是最好的县级行政,只要新官上任不是那么愚蠢,保持萧规曹随就能使经济持续发展,这是妥妥的政绩。
经过无记名投票,最后朱大成高票当选了崇礼县首任知县,当然朱大成由于在碱场离不开并没有来开会,这个消息迅速经过军情司传递到碱场,朱大成被这突然到来的幸福砸晕了。
他老朱家祖辈都是匠户,虽然跟皇家一个姓,但是半点皇家的福气也没沾上。没想到自己莫名其妙的就被任命成了一县之首,尽管这不是朝廷任命,可咱希望营用听朝廷的吗?
朱大成火速安排副手接任碱场管事,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宣镇城接受任命。
一地的政府新设,涉及到各种方方面面的问题,他需要和赵总管沟通。光是各种印信就需要不短的时间来铸造,印信代表着公权力不能随随便便敷衍了事,需要制定出印信规格形制。这就要专门的机构去管理印信的铸造使用和真假辨认,在以前希望营人少地盘,各种命令只要主官签名就能通校也没人敢作假,因为这太容易被识破了!
现在可就不同了,随着地盘的扩大,各地都要重新洗牌,各种新的官位会越来越多,没有一个印信的统一管理机构是绝对会造成混乱的,也会给不法分子提供犯罪的机会!
见到赵用贤后,朱大成马上就把自己的想法向赵用贤作了汇报,赵用贤听了之后感叹道:“主公的没错,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只凭着读了基本四书五经是当不了官的,你看看你朱大成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工匠,在基层干了半年就能有如此深刻的想法,除了你的努力之外,基层真的锻炼人啊!”
“是啊!总管,能有这些想法就是因为我们碱场离希望镇太远,大多数问题都需要文件传递,没有合理的防御措施,文件造假之事一定会发生!”
“你的对,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做好预防措施,你的建议非常好,看来让你做崇礼县知县是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