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过后,长安的天空变得有些阴沉起来,不一会儿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位于长安城,卫将军府的暖阁内。
刘义真微笑着坐在上首的翘头案后,底下分别是王修,刘乞和沈庆之,而许久则恭敬的站在刘义真一侧。
看着底下的三人,特别是看到一身甲胄的刘乞,刘义真心中高兴。两年不到,刘乞已经从自己的跟班,成长为可以独领一幢的将军了,这是好事!
高兴之余,刘义真笑着看着沈庆之,对着王修和刘乞道:“这位就是杜主簿像我推荐的沈庆之,沈弘先。”
闻言,王修和刘乞皆朝着沈庆之微微拱了拱手,沈庆之则赶忙像二人还礼。
介绍完,刘义真才看了眼王修,微微笑道:“长史,关中选贤之事准备得如何了?”
王修朝着刘义真微微拱了拱手,答道:“禀小郎君,皆已准备妥当,关中各地察举的贤才这两日陆续可抵长安。各郡中正也按长安公要求,在民间选得了一些寒门子弟,这两日已有不少来了长安城。”
刘义真听得点了点头,又道:“那士子们对突然的这种选才之举反响如何?”
王修微微笑了笑道:“反响到是不错,只是因为加了不少寒门子弟,所以不少高门士子似乎有所怨言!”
“呵呵...”
刘义真不肖的笑了笑道:“不用理会!这选才用贤啊德者居之。如今的关中刚刚平定,属于治乱之时。”
“俗话说,乱世用重典。咱这重典啊,既要在律法上严苛些,在这选才之上,也要不拘一格。只要是能带兵打仗,治国安邦的,不论出身,不论贵贱,皆用之!”
说着,刘义真笑了笑,道:“这样吧,让钦天监的选个黄道吉日,先选一批人才出来再说。”
“至于此次选才之人,就由长史你来担任吧,你来做这主选官!你就以我卫将军府长史的身份,兼任雍州大中正吧!至于朝廷的任命,我亲自向彭城发一封文书,先做了再说!”
“诺!”
王修起身,朝着刘义真恭敬的拱了拱了手。
“至于此次选才的副官!”
刘义真微微一笑,看了眼沈庆之道:“弘先,你不妨先跟在长史身边熟悉下关中政务。这样吧,我任命你为我长安卫将军府文学掾,暂代参军。你以此身份协助长史做好此次的选才大计!”
“诺!”
此时的沈庆之实在有些受宠若惊。
他实是没想到,刚来长安刘义真就让他暂代参军,这可是可以直接参与关中军政事物的商议和决策的。至于文学掾,恐怕只是为了安抚某些看不惯的人的心而已。
看着神色间有些激动的沈庆之,刘义真微微一笑,既然要用人,就因该信任他,重用他。
然后又看着王修道:“长史,至于其他此次参与选才的官吏,你自行安排!”
“诺!”
“至于人才选出来之后...”
刘义真摸着下巴,微微笑了笑道:“把这些士子们,安排到聚贤馆,我呀亲自在主持一场考试!然后选出头名,二名,和三名,这三人直接在我卫将军府掾属任事!”
“诺!”
说完选才之事,刘义真又看了看王修,道:“长史,我这里还有一件事,需要长史去做,而且与选才同等重要!”
王修一听忙道:“请长安公吩咐!”
刘义真摸着下巴微微思索了一阵,然后看了眼沈庆之,道:“在武康时,弘先给我提了一条建议,就是再招募两万军队合霸营两万人,在霸上,扶风,冯翊,蒲阪,后面我自己加了个杏城,在这些地方施行军屯之策。”
“但是,长史也知,去年初因为顾及到关中人口,所以霸营招募的新兵也就两万人。可是到如今,除了未央宫中所查找到的姚秦时期的关中人口户数外,我卫将军府对现在关中人口户数,还是两眼一抹黑啊,关中如今到底有多少户,多少人我是真不清楚!”
“我也不瞒长史,呵呵...”
刘义真说着眼中竟是露出一丝狡黠道:“回来长安之前,我和我父亲聊了一个多时辰,很多都是关于关中人口的。”
“我给他说,关中大概还有二百万人,可我实在心里没底。但是父亲相信了,还承诺说,如果人口有那么多,我关中可再扩军十二到十五万人。长史,关中到底有多少人,还得麻烦长史去查啊!”
听完刘义真的话,王修坐在那里有些发怔,宋公竟然准许小郎君扩编十二到十五万人,他就不怕他百年之后,小郎君拥兵自立。
到是这军屯之策,因为周遭如胡夏,西秦,魏国虎视眈眈,对于眼下的关中到是蛮适合。要是计划的好,三五年囤个两三千万斛应该不是问题。
“长史,长史!”
看着有些发愣的王修,刘义真微微一顿,连着叫了两声。
闻声,回过神的王修朝着刘义真微微拱了拱手,然后又朝着沈庆之拱了拱道:“弘先大才呀!这军屯,正适合当下的关中。至于说户数人口,下官也不瞒小郎君。”
王修顿了顿道:“自去年开始招安关中流民之时,我就已经让长史府的官吏下到关中各州郡县,专门清查各地的人口数目。”
“到如今,可以知道的是,自宋公北伐以来,关中不少百姓为了逃避兵役躲到了深山中,或者瞒报了人口数。但是,这一年多的劝反,招安,还是有不少百姓回到了故里。”
“如今关中加上姚秦为我所收回之地,共清查的户数为四十五万户,人口大概二百三十万人左右。”
“霍...”
刘义真一听,心中大喜,道:“既然人口有那么多,这招募新兵之事,可以提上日程了。只是,如今粮草这块儿,我关中还缺不少。”
“这样,长史不妨像朝廷在申请一千万斛的粮草,至于钱嘛,钱暂时不用了!我关中自己发!以丝绢折价。”
“诺!”
如今朝廷所铸铜钱,因为年年战乱,粗制滥造,私铸成风,早就造成了通货膨胀,还不如丝帛来得值价。
想到此,刘义真也懒得伸手像自己的父亲要钱了,真要肯定是金银来得好,但是以刘义真对自己父亲的了解,上百万两的金银,怕是也不会给,也给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