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默·布朗博士是一位想要做出“有用”发明成就的科技狂人,这从电影开头男主角马蒂·麦佛莱拜访实验室的镜头里便能看出来。
在一堆原始和先进混在一起的物件里,有一台运行中的方圆电脑,屏幕上闪着各种音符的组合。
按照爱默·布朗博士的非同一般思维,音乐只是让人产生愉_悦的频率组合而已,完全可以按照数学的方式,找出“优美”的旋律。
正在准备乐队演出的马蒂·麦佛莱,兴致勃勃地打开喇叭,打算听听是否有可用的“优美”旋律来触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结果电路过载烧毁。
……
毫不意外,这是好莱坞电影在为唐焕的IT产业做软广告呢,而且还不止一处。
……
经过一些必要的剧情铺垫后,马蒂·麦佛莱来到了1955年,阴差阳错之下,先见过年轻时期的父母,然后在爱默·布朗博士那里通过考验,得到对方的信任。
那台记录时空穿梭机实验过程的摄像机,便得到了好几次特写。
当看到爱默·布朗博士使用一台老迈的机电式计算机协助数据计算的时候,马蒂·麦佛莱当即吐槽道:“没想到还能看到这种老古董,我那台1985年的方圆个人电脑,估计在性能上甩现在的所有计算机好几条街吧。”
……
结果,这个对比惹来了IBM恼羞成怒的咆哮。盖因电子计算机之前的此类机电式计算机,基本上就是蓝色巨人出品。
大家堂堂正正地商战不行么,你怎么能用电影来埋汰人呢?
尤其是,对比的时候,自己的标志还不让露脸、也不给台词。简直欺人太甚!
行外人士津津乐道地看着热闹的时候,不免好奇地表示,自己很难理解,全球市值最高的两家公众公司,至于为这点小事撕逼嘛。
很快便有消息灵通的业内人士给出分析和解释:IBM这个反应属于醉翁之意不在酒,矛头所指的真正方向,其实是方圆电脑最近的挖人行动。
企业间人才流动很正常,但前提是,不能违反商业利益、机密等方面的规则,否则便往往意味着伴随一场纷争。
方圆电脑这次挖人的目标很特别,是率领IBM-PC闯出一片天地的领导者、但又因为失误被变相夺权的流放者——唐?埃斯特利奇。
从外人的角度来看,生机勃勃、有着无穷吸引力的方圆电脑公司,应该不缺人才,也未必能够提供适合唐?埃斯特利奇的职位,毕竟对方大小是IBM的副总裁之一。
可方圆电脑公司还是向唐?埃斯特利奇抛出了橄榄枝,表面上的姿态是:这样的人才,IBM不用,我用!但究其实质,却很耐人寻味!
方圆电脑公司和IBM之间的关系,当然以竞争对手的成分居多,而唐?埃斯特利奇相当于IBM-PC的偶像,现在方圆电脑公司要把这个标志性人物挖走,说是釜底抽薪也不为过了。
IBM-PC的市场份额一直被方圆个人电脑死死地压着,看不到翻身的希望,如果再失去代表人物,那相信距离大幕落下那一刻也为时不远了。
你说,IBM如何还能稳坐钓鱼台,保持心平气和?
让蓝色巨人略感安慰的是,唐?埃斯特利奇虽然被冷落,但还是忠心耿耿,面对方圆电脑公司的暗送秋波,坚定地不予理会。
可人心最善变,IBM也不敢掉以轻心,这才舞动长长的象鼻,发出怒吼声,向方圆电脑公司这个西部牛仔发出威慑,“你小子给我安分点,少上门找事!”
虽然外界把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剖析得可谓无比清晰了,但当事各方并没有正式发声,也不知道是就此告一段落了,还是在酝酿新的戏码,逗得旁观者心痒难耐,身负揭露事实真相神圣使命的各路媒体,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四下打探。
在7月中旬举行的名为《LiveAid》——《拯救生命》的慈善演唱会上,唐焕便被急于刨根问底的记者们堵了一个正着。
……
通过《Dotheyknowit\'sChristmas?》——《他们知道现在是圣诞节吗?》、《WeAretheWorld》——《天下一家》、《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标志歌曲的号召,历时半年多时间的筹备,《LiveAid》慈善演唱会终于拉开大幕。
本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英国的鲍勃·格尔多夫,也就是那位参与推出单曲《他们知道现在是圣诞节吗?》的音乐人。
在鲍勃·格尔多夫的积极奔走下,全世界的歌星汇集到一起,打造出了这场空前规模的盛事。
举行场地主要有三处:英国伦敦的温布利体育馆,现场观众72000人;美国费城的肯尼迪体育馆,现场观众100000人;香江的红磡体育馆,现场观众12000人。
此外,澳大利亚和德国的音乐界也有组织地参与了进来。
《LiveAid》可不是那种仅仅把艺人、场地、观众捏合到一起的普通形式演唱会,其真正的舞台是由8颗人造卫星,以及包括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透纳广播公司、香江寰亚电视在内的诸多电视网、电视台,联合组建起来的空前庞大直播网络,进而覆盖了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达19亿的观众。
由此可见,这里面的技术难度有多大。在一个公益目标统领的松散体系内,仅用半年多的时间便协调达成,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了。
或者可以说,这时候人们总会表现出最光辉的一面,否则的话,很难彻底解释如此万众一心的场景。
唐焕给太平洋电讯、香江电讯、寰亚卫星公司等技术部门的指示简单明了:这是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的第二次综合大练兵,检验你们是否白吃饭的时候到了!
至于透纳广播公司、香江寰亚电视这些媒体,虽然也遇到了空前的挑战,但平时类似活动并不算少,倒也积累下了不错的练兵经验,无需过多提点。
显而易见,占据先发优势的英国人,掌握了《LiveAid》的主导权。于是,由来自英国广播公司的主持人理查德·斯金纳,率先宣布演唱会开始。
“现在是伦敦时间中午12点,费城时间早上7点,香江时间晚上8点,《LiveAid》慈善演唱会开始了……”
因为全球时差的关系,三大举办地点开幕时间自然要错开。
英国伦敦温布利体育馆做了一个形式上的领先后,便让香江红磡体育馆进行开幕表演;过了一个小时,它才拿回主导权进行真正的开幕表演;再过一个小时,最后轮到费城肯尼迪体育馆开幕表演。
所以,《LiveAid》慈善演唱会成了一个马拉松式的接力表演,总共时间达到了24小时。
在此过程中,各个举办地所代表的音乐界的著名歌星轮番登台献艺,比如香江这边的邓俪珺、许冠杰、罗文、谭咏麟、陈百强、张国荣、甄妮、徐小凤、张德岚、梅艳芳等等。
相比于欧美的同行,亚洲这边的华语音乐界实力不免单薄了一些,这从表演音乐的类型上就能表现出来。
但这也没办法,大陆市场没有形成,缺了经济基础和市场容量,大家只能盯着香江这个弹丸之地发展,最多去宝岛,以及东南亚其他市场走走秀,赚点零花钱和名气。
居于幕后的唐焕,推动出来这个在世界舞台展示的机会,便已经达到极限了。
当然了,并非所有的著名艺人都出席了《LiveAid》。
比如,正走红的美国摇滚歌手布鲁斯·斯普林斯廷就没到场,原因很简单,他低估了《LiveAid》的影响力。
和此类属于过失原因缺席《LiveAid》不同,创作了《天下一家》的迈克尔·杰克逊,主动拒绝参与《LiveAid》。至于内中原因,只能说很复杂。
到了现在轰动全球这一步,《LiveAid》再说自己只是音乐和慈善的纯粹结晶,明眼人哪里还会接受。
原本时空里,积极奔走的组织者鲍勃·格尔多夫,辛苦一趟下来后,自己名利双收,得到了英女王的授勋、当年诺贝尔_和_平奖的提名,进而多了一层政_治活动家的身份。
这多少说明,人们做事总是有动机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说《LiveAid》里有争权夺利不免冤枉,但涉及到一些纯粹性、话语权等等的矛盾,应该差不了。
虽然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一样,是自己旗下的头牌,但唐焕也要尊重这个圈子的复杂生态,也就没有干涉对方的取舍。
反正缺席《LiveAid》的人,远远不止布鲁斯·斯普林斯廷和迈克尔·杰克逊两个。
《LiveAid》主要通过电话方式募集捐款,观众可以使用信用卡和支票。
一开始,慈善款项金额增长缓慢,鲍勃·格尔多夫急躁得为此爆了粗口,大骂电话方式的繁琐操作程序,吓得英国广播公司赶紧采取和谐手段过滤。
可万众瞩目的《LiveAid》,有无数人盯着呢,即使屏蔽了声音,专家们也能从电视画面上分析出鲍勃·格尔多夫说了什么。
虽然有点小麻烦,好在《LiveAid》最终的捐款数量令人满意,超过了1.5亿英镑。
在费城肯尼迪体育馆现身的唐焕,捐了50万美元。不过,他不是捐款最多的那个人,迪拜的统治者——阿勒马克图姆家族捐了100万英镑。
这件事情告诉媒体,美国首富并不意味着就是世界首富。
不过记者们懒得理会这些数字游戏,堵到唐焕后,开口就问,“唐,听说是在你的亲自过问下,《阁楼》和《花_花公子》放弃了刊登麦当娜的照片?你能说明一下其中的交换条件么?”
“你觉得我有大把时间那么闲么?”唐焕淡淡地不答反问。
据他所知,到《LiveAid》参演的麦当娜,也遭到了这帮唯恐天下不乱的记者的围追堵截。
为了增加销量,达到利益最大化,《阁楼》和《花_花公子》自然很擅长吊胃口。麦当娜照片一事,便被提前造势了一番,引得心思各异的各色人等心痒难耐。
但没想到,那一期刊物发行之际,说好的照片突然取消了,让所有人闪了一下腰。
这怎么行呢,我们都准备妥了文章,好口诛趣÷阁伐一位当红明星,既有快_感,又有钱赚,为什么妨碍大家体会那种亲手摧残美好事物的美妙感觉?这里面肯定有内幕!
唐焕爱护和提携女艺人的美名多少传开了,加上麦当娜这棵摇钱树上升势头迅猛,很难不让好事者联想到,他这位大老板亲自出面,摆平了照片的麻烦。
面对记者尖酸刻薄的问题,一向以特立独行示人的麦当娜坦诚地回应,“那些照片是我当初闯荡纽约的时候,为了赚赖以生存的25美元生活费拍下的,现在已经买回来了。我不想让这些非授权照片公布于众,因为你们可能到了10年后,还会拿这个事情攻击我。”
对于这个答案,记者们几乎不约而同地不屑一顾,“开玩笑,就凭你自己能把这些照片买回来,你有那个能量么?《阁楼》怎么可能有那么好说话,去年它刚用照片玩坏了一个美国小姐,你凭什么例外?”
媒体们认定了,这里面肯定有大佬的手伸出来翻云_覆雨了。即使不是这样,他们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炮制出来这个“事实”。
麦当娜不是要结婚嘛,如果有一位好莱坞大亨横亘在这对金童玉女中间,肯定是一个足够轰动的乐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