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逃难
柳姨轻叹了一声,走了好!李银喜的后人走了、陈银欢走了,而她的儿子也走了,这楼里的姑娘就是她的摇钱树,她再无挂念了,若要她离开生活了一辈子软香楼、临安城,她还能去哪儿,哪儿也不去了,就留在这儿吧,有钱赚钱,无钱赚就呆在这里继续生活。
夜色里,软香楼的青壁油车越行越远,直至消失在街巷之中。
陈湘如一行到了城门,却见城门口已候了不少大户人家的马车、家轿,城门未开,又不敢大声叫门,倒是有钱家管家与一个守门卫兵塞了银钱,低声说着好话儿,守门卫兵一抬手,与另两个开了城门,得了钱,他开始清点人来,放了钱家人的马车,却拦住了后面的一家,高声道:“深夜出门照老规矩!”
何为规矩?就是要他们给放行辛苦钱。
大家迟疑了一阵儿,照人头付了二十纹一人,守城的卫兵见有钱拿,笑着接过,又粗略地数一番,对另一人道:“十八个人,多一个人都不成。”
原本很快就可出城的事,因守门兵想得银钱,硬是拖延了时间,有人等得不耐烦,现在出城还能雇上船,要是再晚了,怕是船也不雇,家家都是拖家带口的。
柳明诚对服侍小厮阿毛道:“你下去把我们几个的钱付了。”
阿毛道:“一人二十文呢。”
绿桠一早就见柳姨不放她走,她正想着回洛阳与家人相聚,“我有!我有!”
陈湘如道:“索性给他们一两零碎银子,赶路要紧,这么多人,出城晚了,不好雇船。”
柳明诚也觉是这道理,掏了几枚零碎银子,掂量份量,一两是足够了,阿毛赶了马车,直往城门口挤,偏都是人,哪里还挤得过去,守门卫兵似乎越来越多了,倒是寻着后面看过来,一面是点人,一面是收银子,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难得的赚钱的机会。
“五十纹一人出城钱,少一纹也不成。”
早前才二十纹,眨眼之间就涨到了五十纹。
陈湘如定定心神,待前面的人走了,才轮到她们,这得什么时候去世,又令绿柳拿了一只钱袋子出来,与绿柳使了个眼色,绿柳挑起车帘,甜甜地唤道:“勇士大哥,我们急着出城呢,能不能让我们先走,我们城外还有人呢。”
守门兵一见沉甸甸地袋子,立时就乐了,掂着重量,依是看了一眼车里的人,笑道:“这户是爽快,让前面人的让开道,人家有急事,让他们先走!”
另几人也明白意思,人家爽快出了好价儿,自然得先行一步。
前面有富贵人家的下人骂骂咧咧起来,香兰瞧了一眼,怯怯地道:“好似孙家的人呢?”
绿藤不屑地道:“那么有钱,这会子倒舍不得了。”
绿柳道:“许是去扬州投靠孙三小姐的。”
她们才得消息,立马收拾了东西出来,可城门口已经挤了这么多人,皆是官宦人家、大户人家的,陈湘如倒没瞧见金老爷一家,钱公子得了消息,金老爷不可能不知道,现下也顾不得这许多,先出城雇船要紧,一路到徐州,再从徐州雇车前往洛阳北坡镇。
只是,陈湘如看着外里睡得沉稳的乖乖,小小的孩儿,如今木奶娘又走了,不肯随他们一道去洛阳,往后可拿什么喂她,怕是吃不成奶了。
出了城门,直往河岸边奔去,又雇了艘不大的船。
天亮时,乖乖撒了几泡尿,换了尿布,就哇哇哭起来了,许是饿了。
香兰往她嘴里塞了一小块糖,不过只得绿豆大小,哭是止住了,怕也是饿得不轻。
柳明诚微蹙着眉头,“还得另给孩子寻个奶娘才成。”
船娘笑道:“这要寻奶娘还不容易,到处都在打仗,都道这江南是个富贵平安乡,近来江南各地的避战难民不少,往那义庄里一瞧,奶娘好寻得很。”
香兰道:“船家,这附近可有义庄,要不先给孩子寻个奶娘来,这么下去可不是法子。”
船娘道:“喏,再行半个时辰,前方有个白鸥渡,虽是个小镇,那里也有讨饭的难民,走上一圈,定能寻出个奶娘来。”
柳明诚道:“一会儿你们待船上,我和阿毛下去寻人,这船上的人不能再多坐了。”他担心让女人们下去寻人,弄个不好,一心软又带回好几个人,他们现下去哪儿都还不定呢,哪顾得了旁人。
柳明诚领着阿毛在一个叫白鸥渡的小镇上转了一圈,还真瞧过不少乞讨的难民,有的领着孙儿,有的是夫妻两人带着孩子,正寻觅着,便看到石桥底下一个衣衫破褴的妇人抱着个三四岁大孩子坐在那儿,浑身在风里颤栗着,只瞧见一双眼睛还算明亮。
阿毛奔了过去,问道:“你们也是逃避战祸的么?”
妇人将孩子抱得更紧,生怕有人抢她孩子一样:“我们与家人失散了,我就剩这孩子,我不卖,就是饿死也不卖。”
那孩子一听这话,搂紧了妇人,嘴里呢喃着唤着:“弟弟,弟弟……”
阿毛扭头寻觅一遍,并未瞧见其他的孩子,“你还有奶水么?我家公子要给小姐寻个奶娘,昨儿奶娘辞了工。”
妇人忙道:“有!有!还有呢,就是我太饿了,如今没养出奶水来,你们请我,等我吃饱了饭,就有奶水,我早前有个小儿子,前几日与家人走散,因奶水没了就给饿死了。”
阿毛大唤一声“公子”。
陈湘如要将义姐留下的女儿哺养成人,柳明诚也是赞赏,这在乱世生存不易,陈湘如是个有情义的人,他正在发愁,要是再找不到奶娘,难不成要让那几个女子天天地给孩子喂糖水不成,这也不是件事,从江南到洛阳还得好些日子呢。
妇人央求道:“我跟你们走,只求你们让我带着这孩子,我就剩孩子了,要是没了她,我也活不成。”
柳明诚轻叹一声,“跟我们走。”
来到了河边,妇人上了船。
i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