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平家物语天涯或平家物语天涯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四
秃童
仁安三年三月十一日清盛公五十一岁时,因为生了一场病,于是许愿出家入道,法名净海。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病一下就好了,因而得以尽享天年。这期间,平家真可谓盛名震动朝野,人人钦羡的事就象草木见到春风,家家渴慕的事有如百禾遇上甘霖。说起六波罗一家的贵胄公子来,无论什么样的名门望族,都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入道相国【1】的内兄,平大纳言时忠卿,曾说过这样的话:“不是出自平氏家门的人,皆属贱类。”因此,世间的人都想找点什么因由,与平氏一门扯上关系。不仅如此,甚至连衣领怎么折,乌帽子【2】怎么叠,只要说是六波罗的样式,天下的人便纷纷效仿。
无论怎样的贤王圣主,以及怎样的治国良相,都免不了会有些无聊的人聚在某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传一些流言蜚语,这本是世间常有的事。唯独在入道相国全盛时期,却并没有说平氏闲话的。这是因为入道相国有独到的安排。他选出了三百个十四、五、六岁的少年,一律留着齐耳短发,穿一身红色的直裰【3】,让他们在京都各处行走探查,遇见有说平氏坏话的人,马上通知同伙,闯进他的家中,没收其资财家具,并将那人抓到六波罗府中去。所以一般平民即使眼里看见,心里不满,也没有敢说出来的。不只是街头行人,就连路上通行的马和车,一见六波罗的秃童都远远避开。真可谓“出入禁门不问姓名,京师长吏为之侧目”【4】了。
【1】清盛为太政大臣,出家后被称为入道相国。入道是大臣出家后的尊称。
【2】黑布直筒帽,有挺直的,叫立乌帽子;也有折叠的,叫折乌帽子。
【3】类似我国清代的马褂,胸前有扣,补贴口有结扎的带子。武士上阵时,铠甲披在它的外面。
【4】见陈鸿《长恨歌传》:“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五
阖第荣华
入道相国不仅自己享尽荣华,他的阖家子孙也全都发达起来。长子重盛做了内大臣兼左大将,次子宗盛做中纳言兼右大将,三子知盛任三位中将,长孙维盛则任四位少将,平氏一门有公卿十六人,殿上人三十多人,另外还有各国国守,以及在卫府和各省司担任官职的,共有六十多人,在那时的政界似乎再没有别家的人,可谓权倾朝野了。
在从前的圣武天皇【1】时代,神黾五年(728)朝廷始设中卫府的大将,自从大同四年(809)中卫府改为近卫府【2】以来,兄弟分任左、右大将的只有三四回。在文德天皇【3】时,藤原良房以右大臣兼任左大将;藤原良相以大纳言兼任右大将,这二人是闲院左大臣冬嗣的儿子。在朱雀院【4】在位时,左大将是小野宫实赖公,右大将是九条师资公,他们是贞信公【5】藤原忠平的儿子。后冷泉院【6】时期,左大将是大二条教通公,右大将是堀河赖忠公,都是御堂关白【7】藤原道长的儿子。二条院【8】时,左大将是基房松【9】公,右大将是兼实月轮【10】公,都是法性寺【11】公藤原忠通的儿子。这些人都是摄政关白家的子弟,一般人是没有这种荣幸的。从前殿上人耻与为伍的人的子孙,如今却穿上了禁色【12】官服,身着绫罗锦绣,兼任大臣大将,兄弟同时做着左、右大将,虽说如今是佛法衰微的末世,这事情也是够奇怪的了。
此外,清盛公还有八个女儿,也都得结良缘,福分非浅。一个女儿在八岁时与樱町中纳言成范卿定了婚约,平治之乱【13】以后退了亲,嫁给了花山院左大臣【14】,生了几个儿子。成范卿之所以被称为樱町中纳言,是因他风流儒雅,酷爱吉野山的樱花,在领地上栽了很多樱树,并在樱树丛中建房居住。因此,来看花的人便将这里叫作樱町。樱花一般开七天就凋谢了,成范卿觉得可惜,便祷告天照大神【15】使花期延长为三个七天。那时皇上圣贤,神也显示出神德,花也有了灵气,从人心愿,竟真的能保持二十天的花期。
一个女儿被立为皇后,所生的皇子被立为太子,后来登基为帝,为母后加封了院号,称建礼门院【16】。既然是入道相国的女儿,又为天下之国母,其尊贵荣华自不待言了。还有一个女儿是六条摄政公【17】的夫人,高仓天皇在位的时候,被封为养母【18】,特许以“准三后”待遇,称为白河君,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又一个是普贤寺公【19】的夫人,一个是冷泉大纳言隆房卿的夫人,一个是七条修理大夫信隆卿【20】的妻子。另外,有一个安艺国严岛神社的巫女所生之女,在后白河法皇的宫里做女官;还有一个是九条院【21】的女杂役常叶所生,在花山院的小姐那里服役,称为廊下君。
日本又叫秋津岛,共分六十六国,其中归平家管辖的有三十余国,已经超过国土的一半了,其他庄园田地更是不计其数。绮罗满堂,如花似锦;车马云集,门庭若市,扬州之黄金,荆州之珍珠,吴郡之绫,蜀江之锦,各种希奇珍宝,应有尽有。“歌堂舞阁之基,鱼龙爵马之玩”【22】,即使是帝王之家、神仙洞府也不过如此。
【1】圣武天皇是日本第四十五代天皇(724—748年在位)。
【2】近卫府是诸卫府中最重要的,负责警卫皇宫,朝会时任警卫和仪仗。
【3】文德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五代天皇(850—858年在位)。
【4】朱雀院是日本第六十一代天皇朱雀天皇(930—945年在位)逊位后的称呼。
【5】贞信公是藤原忠平的谥号。
【6】后冷泉院是日本第七十代天皇冷泉天皇(1045—1068年在位)逊位后的称呼。
【7】对藤原道长所建法成寺的尊称。关白即摄政大臣。
【8】二条院是日本七十八代天皇二条天皇(1158—1165年在位)逊位后的称呼。
【9】松是基房家的地名。
【10】月轮是兼实所居山庄名。
【11】法性寺是藤原忠通的别邸。
【12】非经敕许,不得穿用的颜色,包括青、赤、黄丹、栀子、深紫、深绯、深苏枋七色。
【13】平治元年(1159),源义朝等谋反,幽禁后白河上皇,迁徒二条天皇。平清盛起兵平乱,翌年正月,诛灭义朝,史称平治之乱。从此朝中大权归于平氏。
【14】即藤原兼雅。
【15】天照大神是太阳女神。
【16】即平清盛的女儿德子,于承安元年(1171)入宫,为高仓天皇的女御,第二年成为中宫(即皇后),治承二年(1178)生子言仁亲王,治承四年亲王即位为安德天皇。养和元年(1181)中宫上尊号为建礼门院。
【17】即藤原基实。
【18】天皇养母,照例多以内亲王(公主)充任。准三后是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待遇给予俸禄。
【19】即藤原基通。
【20】掌管宫中修缮、营造等事务的机构“修理职”的长官。
【21】指当时的皇太后藤原呈子。
【22】引自《文选·鲍照芜城赋》:“若夫藻扃黻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
六
祇王
入道相国既然已把天下置于掌握之中,什么世间的非难,人们的嘲讽,便全都不顾忌了,一味任由自己去干些不合情理的事。例如,当时京城中有两个有名的舞女,是一对亲姐妹,名叫祇王、祇女,是一个叫刀自的舞女的女儿。姐姐祇王为入道相国所宠爱;妹妹祇女也因此为都中人士所推崇。清盛公给母亲刀自建了一所豪华的房子,每月还送一百石米、一百贯钱,于是刀自一家也因此安富尊荣了。
在我国,舞女起源于鸟羽院时代,当时名叫岛千岁与和歌前的两个人开始跳这种舞蹈。跳舞者最初是穿白绢便服,戴着立乌帽子,腰插白鞘腰刀起舞的,因此称作男儿舞。随后把乌帽子和腰刀都去掉了,只穿白绢便服,这种歌舞就叫白拍子。
京城里的舞女们耳闻目睹祇王的幸运,有的羡慕,也有的嫉妒。那羡慕的人说:“啊,祇王真幸运呀,同操乐户生涯,谁不愿意有那样的机遇呢?一定是因为她名字里有个祗【1】字,所以才有这么好的运气。我们也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试试看。”于是就有人叫祗一、祗二,或者祗福、祗德。那嫉妒的人说:“这和名字、文字有什么相干,这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所以也有好些人并不把祗字加在名字上。
过了三年,京城里又出现了一个有名的舞女,是加贺国人,名字叫“佛”,年方二八。京里的人士都说:“从前虽然见过许多舞女,但这样的歌舞却还是初次见到。”因此都很欢迎她。但是阿佛说:“现在我虽已天下闻名,但还没被召到显赫的平家太政入道那里去过,实在是非常遗憾。我不妨照乐女的习惯,不招自来,自己去看看吧。”于是有一天便来到西八条府【2】门前。门上的人上去禀报:“那位有名的阿佛,现在到府上来求见了。”入道相国说:“是吗?这样的舞女是要有人叫才来的,哪有不招自来的道理,况且有祇王住在这里,不管是神还是佛,都不准进来,赶快让她走吧!”阿佛遭到这样的冷遇,正要退出的时候,祇王对入道说:“舞女不召自来,是行中常见的惯例,况且她年龄还小,u/u忽然想到就来了,遭到这么冷酷的拒绝,未免太可怜了,我也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我也是此道中人,当然也有同感。就是不看舞,不听歌,只见她一面,然后叫她回去,她也会感激不尽的。就请把她叫进来,见见面吧。”入道相国说:“既然你这么说了,那就见一见再叫她回去吧。”便令人前去传唤。本来阿佛遭到严拒已坐上牛车正要回去,听得第二次传话召见,就又回来了。入道相国出来相见,说道:“本来今天不想见你,但祇王再三劝说,所以出来见一见。既然见了面,怎好不听一听你的歌呢,你先唱一首时行曲调【3】吧。”
阿佛道了声“遵命”,就唱了起来:
我是一棵姬松【4】,
见到您似乎可以活到千岁了;
在您前面水池的龟山上,
成群仙鹤在嬉戏。
这样反复唱了三遍,听的人都竖起耳朵,瞠目而视,惊为仙乐。入道相国也连声叫好,说道:“你的时行曲调唱得极妙,那么舞也一定跳得很好喽,跳一回看看,叫打鼓的来!”便把打鼓的人叫来,阿佛伴着鼓声跳了一回舞。
她的发型容貌,都是那么妩媚,声音节奏也都很美,那舞当然也是美妙绝伦。入道相国看得入了迷,遂将整个的心思都转到阿佛身上了。他要阿佛留在府中,阿佛说:“您这是怎么了?我原本是不召自来的,已经被您斥退,只因祇王的恳求,我才被召回来,如果因此把我留下,祇王会怎么想?我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她。还是让我早点出去吧。”入道相国说道:“你要出去是绝对不行的。既然你顾虑到祇王,那就叫祇王出去好了。”阿佛说:“这怎么能行呢?让我与祇王一起留下..,我都感到心中不安,现在要将祇王赶走,只留下我一人,我心里更觉惭愧。如果您以后想起我,叫我再来,我会来的,今天就让我出去吧。”入道相国说:“这样绝对不行。叫祇王赶紧出去吧。”叫人接连去催了三次。
本来祇王已经预料到会发生这种事,却没有想到会这么快。接到赶紧出去的催促后,祇王便收拾一下散乱的东西,准备动身出去了。常言道:同在一棵树下休息,同在一条河里打水,都是前世的缘分,如今要离别了,不免有些伤感,况且在这里已住了三年,因此更加留恋悲伤,流下了许多于事无补的眼泪。可是留恋又有什么用呢,终归是要离去的,祇王想到将永远离开这里,应该留下一点痕迹做个纪念,便哭着在纸隔扇上写下一首短歌:
同为原上草,何论荣与枯;
来日秋霜至,一样化灰土。
随后就坐了车,回到自己家中。一进门便躺倒在纸门里边放声大哭起来。母亲和妹妹见了,问她:“这是怎么回事?”没有得到回答,问了跟着她的女人,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从此以后,每月的一百贯钱和一百石米也不再送来了。现在是阿佛家的人享受这种恩宠了。京城的人都说:“听说祇王被从入道府里赶了出来,我们去找她玩玩吧!”于是有的送信来,有的派使者来。但祇王虽已沦落到这种境地,却没有心思接待客人,所以既不接受信,也不见使者。而且这些人的殷勤相待使她更加觉得伤心,终日以泪洗面。
这样过了年,到了来年春天,入道相国派使者到祇王那里,说道:“你近来怎样?阿佛总是一副无聊的样子,你来唱一支时行曲调,跳个什么舞,给她解解闷吧。”祇王没有给他回信。入道相国说:“祇王为什么不回信?大概是不想到这里来吧。若是不想来,就直说好了,我净海自有办法。”这话传到母亲刀自那里,她可被吓坏了,哭着教训祇王说:“祇王,你为什么不给入道回信呢?那总比听到申斥好些。”祇王说:“如果我想去,我会立即答应去的。可是实在不想去,所以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这回召了不去,他说自有办法,我想无非是将我们赶出京去,不然就是要了我的命,最坏也不过如此吧。即使出了京城,也没什么可悲叹的,就是要了我的命,我现在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了!我已经被人厌弃,再没有见那个人的心思了。”于是,仍旧不给回信。母亲刀自又劝道:“凡是想cite/cite活在世上的人,都不能违背入道公的意旨。男女姻缘乃前世所定,并不是始于今世。有时相爱的人相约白首,可是不久就分开了;有的虽然是偶然结合,反而能终身相守。世间最难料的就是男女之间的事。这回召了不去,要说会因此丧命,我看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被赶出京倒是很有可能。若真是这样,你们还都年轻,无论到了鄙陋乡村之中,还是住在岩石树木之间,总还有办法生活下去,但是你母亲我年老体衰,若被赶出京城,住在乡下,去过那种不习惯的生活,想想也是很可怕的。就让我留在京城以终残年吧,这也算是你对我的孝养和对来世的修福了。”祇王虽然觉得再到入道府上是很痛苦的事,但不好违背母亲的命令,所以就哭着答应接受召唤,那心里的悲伤自不待言。
祇王觉得一个人进府去有点难为情,便带了妹妹祇女和另外两个舞女,四人坐了一辆车子,来到西八条府邸。可是并未被领到以前的住处,而是到了一间很简陋的屋子里,祇王心中暗想:“这也太过份了吧?我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却被遗弃了,现在连落脚的屋子也降了规格,真叫人受不了呀,怎么办好呢?”她的这种心思,也表现到了脸上,又怕人看见,便用袖子遮着脸,可是眼泪还是不由自主地从袖子上簌簌地落下来。阿佛听说了,觉得可怜,便对入道说:“这是怎么啦!我这里是她过去住的地方,叫她到这边来吧。要不就让我出去见见她。”入道相国却说:“那可不行。”阿佛无可奈何,只好不出去了。随后入道相国与祇王见面,一点也不理会她的心情,说道:“怎么样,还好吗?阿佛经常觉得无聊,你给唱一支时行曲调吧。”祇王既然来到了这里,便不打算违背入道公的意旨,因此强忍住眼泪,唱了一支时行曲调:
佛本是凡夫,
我等终成佛;
人人都具有佛性,
可叹竟有这些差别。
哭着唱了两遍。当时所有在座的平家公卿、殿上人、大夫【5】,甚至那些武士,都感动得流下泪来。入道相国很高兴,说:“即兴而作的歌曲也非常有趣;本来还想看你跳舞,只是今天有件要紧的事,以后常进来,唱些时行曲调,跳一跳舞,给阿佛解闷。”祇王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便掩泪退了出来。
回家后,祇王对妹妹说道:“为了不违背母亲,勉强到不该再去的地方,又一次受到屈辱,真叫我受不了。这样苟活于世上,不知道还要受到什么样的污辱。现在我真想去投水了。”妹妹祇女也说:“如果姐姐投水,我也跟你一起投吧。”母亲刀自得知姐妹俩的想法,心中十分悲伤,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哭着劝道:“真是让你受委屈了,我也不知道会发生这种事,现在实在后悔。但如果你投水而死,妹妹也跟你一道去死;两个女儿都没有了,撇下我这年老体衰的老婆子,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倒不如也和你们一道投水吧。你可知道,让阳寿未尽的母亲投水而死,那就是犯了五逆罪【6】。人来到这世间不过象是暂时住进旅店,蒙受屈辱也算不了什么,最可怕的是在永久的归宿里坠入黑暗之中。今生也就罢了,来世要堕入恶道【7】那是多么可悲。”流着眼泪絮絮叨叨地劝说。祇王拭去眼泪说道:“真要这样做了,无疑是犯了五逆罪。那么,就把自杀的念头打消了吧。但是就这样在京城里住下去,恐怕还要受到羞辱,咱们现在就离开京城吧。”于是,二十一岁的祇王就出家了,在嵯峨【8】深处的山村里搭了一个柴庵,在那里长年念佛度日。妹妹祇女说:“如果姐姐投水,我也投水,原是约好了的,现在姐姐出家离俗,我也绝不留在俗世。”在十九岁时,她也削发出家,同姐姐住到了一起,为来世修福。母亲刀自看到这种情形,说道:“女儿们年纪轻轻都削了发,在这样的世道里,我这做母亲的还蓄着这头白发做什么呢?”于是在四十五岁上也削了发,同两个女儿一起专心事佛,盼着死后往生极乐净土。
这样,春尽夏阑,秋风乍起,不觉又到了双星渡河,世间男女在楮树叶上【9】写下相思之意的时候了。看着夕阳渐渐隐没到西山之后,心想那太阳落下的地方不正是西方净土吗,将来咱们总归是要生活在那个地方,过着没有忧虑的日子;回想起从前的种种烦恼,唯有流不尽的眼泪。有一天,已过了黄昏,母女三人掩闭竹扉,点起昏暗的灯火,一同念佛。就在这时,忽听响起咚咚的敲门声,三个女尼都惊慌地说道:“哎呀,大概是恶魔前来阻挠我们这些薄命的人念佛。白天也很少有人来到的山村柴庵,这样的夜里还会有什么人来访!那门是竹子编的,就是不去开,也很容易推破,还不如去开了,放他们进来吧。如果恶魔不肯留情,一定要取我们的性命,那就坚信我们一直信赖的阿弥陀佛的本愿【10】,诵唱佛号,等候圣众寻声来迎,接引我们到西方去吧,只一心念佛好了。”这样猜测着,打开竹门一看,出现在眼前的,原来不是什么恶魔,而是阿佛。祇王说道:“呀,这是怎么回事?阿佛怎么会来这里,我不是在做梦吧?”阿佛拭着眼泪道:“说起来好象是为自己辩解,不说又显得我不近情理,还是让我从头说起。我本是不召自来的人,已经从府里被赶了出去,只因祇王姐姐的美言,才又将我叫了回来。只恨女人无用,做不得自己的主,结果被留了下来,这真是无可奈何的可悲的事。后来,你又被召来唱那时行曲调,你的心情我也深深地理解,你的遭遇总有一天也会落到我身上来,因此我在那里并不觉得愉快。你在纸隔扇上留下的笔迹:‘来日秋霜至,一样化灰土。’的确说得不错。我一直打听你们的住址,但没有人知道,后来知道你们削发出家,三个人住在一起,这使我很是羡慕。几次向入道公请假来看你们,总是不准。仔细想来,世间的繁华都是梦,富贵荣华根本算不了什么。‘人生是苦,佛法难求。’若是沉入地狱,便永劫不复了。年轻美貌不足道,黄泉路上不分老少美丑,一旦大限来临,想多喘一口气也不可能。象我这种只顾享受一时荣华而不知来世的人,真是可悲,所以今天晚上偷偷混出了西八条府邸,扮成这个样子来了。”说着撩开披衣【11】,竟也是女尼模样。阿佛又哭着说道:“我改装为女尼来到这里,是为了赎以前的罪孽。你们如果能原谅我,我就和你们一起念佛,同为一莲托生【12】之身,假如你们不肯宽恕我原谅我,我以后无论漂泊到什么地方,即使宿于青苔之上、松树之下,也要尽我的余生一心事佛,以实现我极乐往生的夙愿。”祇王听了拭泪道:“你有这种想法,我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世事无常,我自己遭逢不幸是当藏书网然的,但一想到这里就不免对你产生怨恨。也许我的这种想法,会阻碍我实现往生夙愿吧,这样下去今生和来世都要给耽误了。现在你也要削发出家,我对你的怨恨就全都消失了,往生乐土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了,我从此也得实现夙愿,这是比什么都可喜的事情。我们削发为尼,人们都说是世间奇事,我也曾这样想,然而,我们这是出于愤世嫉俗,也是因为怨恨自己,削发为尼是当然的事情。但是比起你的出家来,这算得了什么呢。你既没什么可怨恨的,也没什么可哀叹的,你今年才十七岁,正享荣华,却能这样看破红尘,向往净土,真可称得上大道心了;这对于指引我一心向佛,可以说是胜过名僧指教。好啦,就留在这里,咱们一起修行吧。”于是,四个人便同住一处,早晚在佛前供奉香花,一心向往极乐净土。后来死期虽然有迟有早,四个尼姑却都遂了往生的夙愿。后来后白河法皇在长讲堂【13】的记事册上写着:“祇王、祇女、阿佛、刀自等尊灵”,将四个人的名字写在一处,想起来也是非常可怜的。
【1】祗字的含义与卷首的祇园有关,有神佛庇佑的意思。
【2】西八条在京都皇宫西边,清盛别邸在那里,他的本邸在六波罗。
【3】即当时的流行曲调,由八句或十二句七五调的句子组成。
【4】是只有一二米高的观赏植物。
【5】三位以上的朝官称公卿,五位以上称大夫。
【6】佛教里的五逆罪为:杀父、杀母、杀圣人(阿罗汉),出佛身血,离间僧徒团结。
【7】佛教里的恶道为: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8】京都右京区嵯峨,现有祉王寺。
【9】古时日本习俗,七夕之夜,相爱着的男女各在楮叶上写下心愿,用以祈祷。
【10】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为“念佛往生愿”,只要一念佛,临终时,阿弥陀佛便会同观音、势至诸菩萨前来迎接,往生净土。
【11】是中古时期日本妇女外出时穿的衣服,连头遮住,类似斗篷。
【12】一莲托生是净土宗信徒的一种理想,是说死后被圣众迎接到净土,坐在莲花座上。
【13】后白河法皇在宫中所造佛堂,名为法华长讲阿弥陀三昧堂,后来屡遭兵火。这里所说的记事册,现在尚存一册,记有祉王等四人的名字。
百度搜索平家物语天涯或平家物语天涯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