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巴]
“主公,当务之急还需安抚城内百姓,以恢复长安元气,重现盛世之状。”
“同时结纳贤才豪杰,以壮自身势力。”
贾诩捋着短须轻声说道。
哪料到龙辰微微摇头,轻声道:
“文和之言不无道理,然而吾并没有在长安城长期蛰伏的打算。”
贾诩露出一副惊讶的神情,不解的回道:
“主公,可……可不在长安那在哪里呢?若是洛阳倒也可以。”
“毕竟洛阳城乃古都,汇聚天下龙气,只不过……洛阳经董卓之事后,已然被一把大火燃做了一片焦土。”
“如果主公想要重回古都洛阳的话,还需要派遣工匠再次打造装修一番。”
听到这里,龙辰哈哈一笑,连连摆手,开口道:
“文和啊,你误会了,我既不想留在长安,也不想迁都洛阳。”
“吾欲迎接天子回到扬州,定都秣陵(今南京,东吴建业)。”
闻言后,贾诩顿时陷入了沉思。
他之所以认为龙辰会在长安或者洛阳,是因为惯性思维。
这两座城都是古代帝王建都的王霸之地,影响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然而现在龙辰却想抛开这一层关系回到扬州秣陵,实在是令人有些不可思议。
当初董卓夺得天子刘协之后也没有回他的老巢凉州,而是继续在洛阳发展。
龙辰没有走董卓的老路……
龙辰见贾诩眸中绽放出惊奇和沉思之色,开口解惑道:
“汝可知十九镇诸侯讨董之事?”
此言一出,贾诩便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所在。
与其留在司隶州孤立无援,不如回到扬州安稳发展壮大。
扬州是龙辰的发家之地,境内的安全性要远超司隶州。
“主公思虑之深,在下汗颜,不过若是回到扬州,那天子所能发挥的效应将受到限制。”
贾诩之言不无道理,不过他却不知道龙辰手中握有传国玉玺,即便是都城不在洛阳或是长安。
那也有极大的天子圣威,可令天下诸侯敢言而不敢怒!!
聊完此事之后。
龙辰紧接着与之商讨西凉败军该如何处置。
“文和,这西凉大军虽然各个都是身体素质作战能力极好的士卒,但西凉人心未收,若将之划入我的麾下,我担忧会出现兵变,或是影响军队的纯洁性。”
闻言,贾诩在牢狱中来回踱步,旋即定住了身子,拱手正色道:
“此事若想解决,也简单。”
“只需将西凉军的领头羊收服,令这些人去军中做思想工作,便能轻易收获十几万的西凉大军。”
顿了顿,贾诩的眸子深处流露出一抹狠辣,拱手进言道:
“主公不是有血咒这个技能吗?何不对西凉叛军主帅之一进行使用,如此一来即便不听话也得乖乖听话了。”
“文和所言极是………不过……血咒的施行具有条件限制。”
龙辰回道。
若要使用这项技能的话还需要在一个月以后才可以。
既然如此,那便一个月以后再离开长安,回到扬州大本营吧!
反正扬州内有戏志才和其他猛将镇守,保扬州无恙倒是没有问题。
而这一个月的时间内,龙辰也可以在长安城内安抚百姓,贴布告示,以试探民心如何。
至于西凉军主帅的人选,龙辰的心目中已经有一位了……
……
……
在远隔长安数万里之外的兖州。
兖州的地理位置大体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
这里土壤肥沃,沃野千里,良田千顷,天下粮草近半出自于此。
而这一地理条件也导致兖州州内人口繁密,数量众多,乃人口大州。
兖州境内又一位大人物。
他便是前些日子里大破青州作乱的数十万黄巾军的曹操曹孟德。
前不久,
青州聚集了数十万的黄巾军,犹如死灰复燃,在青州卷起滔天之势,百姓深受黄巾之祸害,苦不堪言。
本指望朝廷出兵救援,然而当时龙辰正欲李傕郭汜作战,何来援兵啊!
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镇守在兖州东郡的曹孟德见此良机,便发兵青州,势必要破除青州黄巾军。
发兵的原因有很多。
其一为了壮其声势,让天下之人皆闻曹孟德的威名。
其二为了收获人口兵源,青州的黄巾军数量庞大,在乱世中对于诸侯而言人口比黄巾还值钱。
曹操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
最后果不其然,
曹操从青州开始追击驱赶黄巾贼兵,一直追到了济北。
最后降者数万。
曹操即刻用这些已经被招降的贼兵作为前驱,兵马所到之处,无不归降顺从。
不过百余日,招安到的降兵便足有三十余万、男女百余足有万口。
曹操从招安的降卒中选取精锐者,号称为“青州兵”,其余士卒则全部让他们回归农民,耕种在兖州之内。
自此以后
曹操在兖州内的威名日重。
捷书报到长安后,朝廷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以资鼓励。
有功者,尤其是对大汉有功劳的诸侯,必须要给其赏赐。
一则是为收买人心;第二点就是为了宣扬天子的正统地位。
只有天子才可以封赏赐官,你若是接受天子封赏那么也就表明你尊崇天子圣旨。
若你不接受天子封赏,那你可就是天下人人喊打诛杀的反贼了。
最后综合考虑下来,还是认刘协这个天子要好一点,更加符合自己的利益。
曹操身处在兖州,每日训练青州精锐,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同时在天下或是兖州境内招贤纳士。
一日,
曹操身着威严大红色长袍长袍两袖间绣有黑色玄文,正坐在府中书房中处理一日的政务。
恰在此时。
门外忽然闯入一名黑甲亲卫,抱拳禀报道:
“禀主公,府外有两人请求拜见,说他们是来求得一官半职,为主公谋战天下的。”
曹操眉头一皱,自从他发布招贤令后,确实为他吸引了不少人才的流入。
但可惜的是,流入的文士之中脑子里面有真才实学的人没有几个。
眼下府外的这两人多半又是些沽名钓誉之辈,这样的人才……不见也罢!
正欲要谢绝此二人的拜见,曹操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恩师桥轩此前对自己的涓涓教诲。
“孟德啊!为帅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孟德在今后处置诸多事物之中还需要沉着冷静,客观分析……”
罢了罢了……此前所见之人是庸碌无才之辈,并不代表府外之人。
旋即挥动袖袍沉声道:“将宾客迎接至客堂中,我马上就来。”
“遵命主公!”亲卫抱拳离去。
曹操整理衣着后便来到了客堂。
直到见到屋内的两人,曹操这才惊诧的无言相对。
这两人是叔侄关系。
乃颍川颍阴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绲之子也。
原本从事于袁绍,如今放弃袁绍转而投效曹操。
曹操与其言语过后,容颜大悦。
紧紧抓住荀彧的手郑重说道:“文若真乃吾之子房也!”
遂以荀彧作为军中的行军司马。
而至于他的侄子荀攸,字公达,海内名士,曾拜黄门侍郎,后弃官归乡,今与其叔同投曹操。
荀攸之才亦是顶尖级别的,曹操自然不会薄待于他。
以之作为行军军师。
曹操赐茶之后,于荀彧荀攸叔侄二人进行商榷日后的打算。
荀彧拱手正色说道:
“主公啊!当今之事还需要招纳贤才猛将,以壮大自身势力。”
闻言后,曹操面露苦色,无奈说道:
“文若有所不知,这条方针也被吾一直贯彻,奈何苦于招纳不到具有真才实学之人。”
“也幸亏今日能遇到你们叔侄二人……”
闻言,荀彧拱手笑道:
“主公勿忧,某听闻兖州有一贤士,今此人不知何在。”
“此为何人,能得到文若兄的赏识?”
曹操好奇询问道。
荀彧紧接着开口说道:
“此人乃东郡东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
曹操拍着大腿高声道:“吾亦闻名久矣。”
遂立即遣人于乡中寻问。
最后访得他在山中读书,曹操随后亲自前往山中拜访程昱,想要请他出山。
程昱见曹操气势不凡,谈吐举止大方得体,隐约间具有枭雄之姿,随即立刻拜服。
要知道曹操这等枭雄,身上的魅力值绝对在95之间甚至以上。
程昱见之一面,便有极好印象,更何况曹操可是亲自前往山中拜访,丝毫没有在乎这么多。
此事若要袁绍去做,绝无可能。
这一点也和他们的出生条件等等因素有关系,袁绍自幼出生在四世三公的家庭之中。
骨子里的傲气极高,绝不可能做这样有损面子的事情。
而曹操与之不同,虽然他的父亲官职也很高,不过却是宦官,为人所耻笑。
因此这也导致曹操自幼韧性十足,也为其后来超高的逆商奠定基础。
程昱最终来见,曹操大喜,立即在府中设下宴席,请麾下几大谋士共同晚宴。
……
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