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征契丹
最近一段时间,李贞的心情很是不错,武媚娘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到目前为止,李贞已经有了李跃、李显、李旦、李贤等四个儿子,当然,这还不包括李贞在外面的私生子。
在大唐打拼了这么多年,终于开枝散叶,可以好好喘口气了。
已是春夏之交,李贞除了处理公务,没事的时候就带着老婆孩子坐上那辆猛士军车一起出去郊游,小日子过得美滋滋。
此时大唐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胜利结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112个重点项目全部完工。
这些项目当中包括在洛阳、成都和太原建立纺织工厂,在陇右建立国防防线,在成都建立蜀锦生产产业,在幽州建立战马饲养基地,在襄阳建立茶叶与丝绸生产基地等等一系列的大项目。
同时开工四条公路,公别是长安至辽东,长安至陇右,长安至襄州,长安至济南,一条是四条大路,这四条路全部修好,而且还都是水泥路,以大唐现在的车载运力情况,这些水泥路几十年内都不需要大修,大唐建立了长安为中心的交通网,沟通东西南北,大大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上升,因为财政收入充足,官府发行的几亿元债券全部连本带利还清。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大唐的经济和科技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此时的大唐的经济、科技实力将周边的政权远远甩在身后,初步具备了捭阖天下,一统四方的底气与实力。
李贞亲自视察了火器坊的步枪制造车间,虽然是手工制作,但夏普斯步枪制造起来并不复杂,而大唐又不缺乏制造枪械熟练的工人,所以在这几个月里,已生产出了近万支夏普斯步枪,至于纸壳弹,由于生产方便,更是生产了上千成枚。
与此同时,经过改良后的佛朗机大炮也生产出了几十门,以往的佛朗机大炮很笨重,虽也可以用炮车拉着,但行动起来很缓慢,而这些改良后的佛朗机大炮,威力比以前更大,但是重量比以前却反而轻便了,可以用炮车拉着进行机动作战,这无疑对唐军的火力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现在的大唐,国力已到了有史以来最强的时刻,李贞琢磨着,必须要拿周边的胡人练练手,一来检验一下军队的战斗力,二来为大唐开疆拓土。
李贞的目标放到了契丹上。
一是因为相对于周边各族来说,契丹相对弱小,现在又分裂成两部,李尽忠只能掌控奚族,对契丹原来各部的掌控力并不强,孙万荣拉走了原契丹相当一部分部落。
李尽忠部去年冬天又经历了雪灾以及窦一虎不断的打击,现在实力衰落,手下只有十几万可以打仗的青壮,这样的力量,李贞有十足的把握一举将契丹彻底消灭,吞并到大唐之中。
于是李贞调兵遣将,准备一举灭掉契丹。
为此,李贞共计调动了十万轻骑兵,一万刚刚换装的火枪兵,一万重骑兵,共计十二万大军。
这一次,李贞几乎拿出了北部边疆能拿出的全部家底,毕其功于一役,给契丹致命的一击。
这一次出征,李贞决定亲自坐镇九原城,与他同去的还是皇妃萧燕,萧燕是原契丹的公主,在整个契丹中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孙万荣之所以与李尽忠为敌,也是因为萧燕从中布局谋划,一纸书信说服了孙万荣。
所以,有萧燕在,很使契丹族中产生一股很强大的离心力,萧燕是解决契丹问题一个关键人物。
十二万大军,这是李贞自平定李元景之后最大的一次用兵,这几年,大唐的军兵养精蓄锐,士气高涨到了顶点。
而这十二万大军,一共分为四路,薛仁贵领三万轻骑兵,一万重骑兵出营州,裴行俭领三万轻骑兵出幽州,薛丁山领一万火枪兵出代州,李贞亲自引五万大军万军队出九原,四部大军共计十二万,与此同时,大唐还出动了二十万民夫为四路大军运输粮草、军火等物资,为了打契丹,李贞将自己攒了几年的家底都拿了出来。
五月,春光明媚,李贞亲率五万轻骑兵来到了九原城。
此时正值即将入夏之时,九原城很是暖和,一别年余,九原城与以往相比,有了极大的变化。
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的九原城,城池更高大了,占地更广了,人气更旺了,经济更繁荣了。
九原城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已由一个遗弃的破坏城池,发展成为了新兴的工业城市,草原上的明珠。
一座座高耸的烟耸拔地而起,数万名各族百姓生活在九原城中,由于九原城中百姓生活富足,所以,每年都吸引了大批胡人前来投奔,而这些胡人大多在九原生活的很滋润,日子远比以往在草原放牧好上许多,由此也吸引了更多的胡人前来九原谋生。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九原城中已有近半数的胡人,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些胡人,大唐官府给这些来九原谋生的胡人颁发了居住证,对他们进行统一的管理,如此也在最大的程度上对胡人进行管理和监控,使九原城能够平稳的发展。
李贞在九原城视察了一番,还特意来到了海珠开办的酒馆,只是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海珠的小酒馆发了大财,小酒馆变成了酒楼,雇了好五、六个伙计,连格图都不去矿上打工了,与海珠一起经营着酒楼。
见到李贞之后,格图与海珠夫妇热情的招待了李贞和萧燕一行,看到海珠家的小酒馆变成了大酒楼,李贞很是高兴,在海珠夫妇的躺在,他感受到了九原城的变迁,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九原是李贞在塞外的一个试点,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试点,只要九原成功了,那么,李贞就要将这种汉胡共处的办法推广到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