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七小说 > 都市言情 > 1911再造中华 > 第244章 花式种田

第244章 花式种田(1 / 1)

李思明捏着下巴说:“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东北的春季,倒春寒那是家常便饭,脆弱的秧苗被寒风一吹,立马完蛋。想要在东北大规模推广水稻种植,育秧是一大难关。”

徐先生叹气:“可不是么!谁不知道水稻产量比高粱玉米什么的高得多,但实在是没办法,光育秧就这么困难了,每年种植水稻都是一次大赌博,大家都怕了它了!”

李思明说:“其实也用不着怕,育秧问题并不难解决的,只需要用一些新技术就行了。”

袁容庵两眼放光:“什么技术?”

李思明说:“用育秧盘下秧,同时搭建水稻育秧棚。”

这两位大人物都愣住了:“育秧盘?育秧棚?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李思明让人拿了个样品过来给他们看。袁容庵看了才知道,所谓的育秧盘就是一种长度超过半米、阔一尺左右,由薄而硬的塑料制成,中间有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直径相当于成年人拇指的浅穴的玩意儿。李思明说:“这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出来的,为了它,我快把自己的头发给揪光了!”

徐先生问:“此物……有何用处?”

李思明说:“有何用处?用来下秧啊!用的时候先把秧地平整好,然后将它一块紧挨着一块铺在秧地上,从池塘里挖来塘洗并且捏成浆状,倒在育秧盘上用扫帚扫平,再撒上稻种……完事之后再用竹条弯成穹顶,盖上透明的塑料膜……呶,就是这玩意儿!”

说着就把一块透明的塑料膜给扯了过来。

塑料从诞生至今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但塑料膜的历史却很短,直到1902年,塑料袋才被发明出来……这玩意儿被无数环保专家称为“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现在塑料袋已经在欧美推广开来了,欧美国家都很喜欢使用这种携带方便装得又多的玩意儿,一经推出便引来市场的追捧。但李思明显然还不打算把这玩意儿弄出来,在他看来,逛街买东西的时候用个纸袋就挺好,要买菜的话提个竹篮也挺不错的,要什么塑料袋!他从欧洲引进了生产线,聘请了德国化工专家,折腾了两年多,最终弄出来的是透明塑料膜和水稻育秧盘,把德国化工专家整得一头雾水,直言这个项目没前途,因为需求量实在是小了点……

袁容庵只觉得对方很厉害,说的东西自己一点都不懂:“这个塑料膜又有何妙用?”

李思明说:“它啊,可以保温。你不是害怕东北地区倒春寒把秧苗冻死吗?搭个大棚盖上它,任你棚外寒风呼啸,棚内都温暖如春,只要别作死掀开塑料膜让寒风吹进来,秧苗都冷不死。”

徐先生有点瞠目结舌:“这……这不是把秧苗当大爷来敬了么?”

李思明说:“你想获得高产的话就得把秧苗当成大爷来敬。”

袁容庵没心情纠结谁是大爷这个问题,他只关心实用性:“这个大棚应该怎么搭?”

李思明说:“大棚很简单,无非就是从工厂订购适当规格的拱形钢管梁,运到工地去架设拼接好,然后铺塑料膜而已,有手都能搞定它。不过就目前的行情来看,这样一个育秧大棚的成本低不到哪里去,所以我建议你们搭建好育秧大棚之后订购一些育秧架,育秧架可以分很多层的,每层可以放一块育秧盘,育秧数量是直接将育秧盘铺在地上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见这两位还是一脸懵逼,他干脆摊明了说:“打个比方,同样大小的育秧棚,直接把育秧盘铺地上的话育出来的秧只能插一亩田,但采用育秧架育出来的秧足够插十亩田,这是十倍的快乐!”

袁容庵:“哦哦哦!”

徐先生:“哦哦哦!”

空口无凭,李思明干脆带这两位出去开开眼界。

在距离盐城医院不到五百米远的地方,第一座育秧棚正在紧张施工中。卡车运来一车车拱形钢管梁,工人齐心协力将一根根拱形钢管梁架设起来,固定在地里,然后焊出横梁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这块足有数亩之阔的土地硬生生变成了钢铁丛林。他们还看到了传说中的育秧架,这玩意儿跟饼干的烘干架差不多,但很长,并且分成好几层,每层都能排下数块育秧盘,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

徐先生不解:“如果将育秧盘摆在这架铁上,那秧苗所需的水如何解决?没有水的话秧苗岂不是得枯死?”

李思明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你不用找人用喷雾器给它们喷水啊?难不成你还指望像种懒田那样把稻种往田里一撒就不管了,等到秋天能收多少是多少?”

徐先生:“……”对不起,这种种田方法徐某还是头一回听说!

秧苗够长了就插秧,这是常识,但是在很多水稻种植区,这一常识是不存在的。比如说在宁夏,那里的人就从来都不插秧,把水田打成泥浆后就将稻种大把大把的往田里撒,弄得田里的禾苗有的地方稀拉拉,有的地方密密麻麻……这样整法自然别指望产量能有多好了。那时候的宁夏人管这种播种水稻的方法叫“浪稻子”,标准的称谓是“水撒播”,撒到哪算哪,压根就没有插秧、控制秧苗密度的概念,当时宁夏人的老话是“浪稻子,大把撒,收不多,饿不死”。当然,河南河北好歹有着千年的水稻种植史,一直有插秧的传统,不至于大把撒稻种。但是把秧苗育在暖烘烘的大棚里,请专人照料,气温高了要打开塑料膜让秧苗透透气,气温低了赶紧盖上塑料膜保温,三天两头还要给秧苗喷水……这种育秧方法还真是闻所未闻!

于是,徐先生被鄙视了,被鄙视得理所当然。

袁容庵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切,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丝毫不觉得厌倦。最后,他指着大体成型的育秧大棚问:“这样的大棚,你的农场准备建几个?”

李思明说:“盐城这边建三个,徐州那边建一个,淮西那边也建一个。”

袁容庵说:“只建这么一点,怕是育不了多少秧吧?”

李思明说:“做个示范而已,没想过所有的秧都这样育出来,而且也没必要。”见袁容庵一脸困惑,他解释:“苏北、淮西没有东北那么冷,不需要建太多育秧大棚,用竹条在秧地搭建拱棚,铺上塑料膜就足够了,方便快捷还省钱。”

袁容庵脑子有点儿转不过来:“那你为何还要大费周章搭这么多大棚?”

李思明理直气壮:“因为我想在冬季吃到新鲜的蔬菜啊!黄瓜、豆角、白菜、莴笋、蒜苗……这些到了冬季在野外都种不活的,只有在大棚里才能活!有了这大棚,我可以一大家子围着火炉品尝新鲜的果蔬,想啃黄瓜就啃黄瓜,想吃草莓就吃草莓!”

袁容庵狠狠的咽了一口口水。天寒地冻的,围着火炉啃黄瓜吃草莓……听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所以,他要不要也整一个这样的大棚呢?

哦,貌似他得整很多很多这样的大棚,因为东北不同于苏北,在苏北可以用竹条做拱棚来将就一下,东北不一定能这样搞了。

当天晚上,吃完晚饭后,袁容庵笑问徐先生:“对这个人怎么看?”

徐先生苦笑:“论种田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很多点子听起来都匪夷所思,却又极为实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能将此人纳入麾下,何愁北洋不能一统天下!”

顿了顿,脑海中又浮现出李思明看着他时像看白痴一样的眼神:“就是那张嘴巴毒了点,到现在都没被人打死实在是一大奇迹!”

袁容庵哑然失笑:“将他纳入麾下么……我也想啊,做梦都想,只是我看他雄心勃勃,只怕不愿意给北洋卖命啊!”

徐先生赞成:“准确的说,他不愿意给任何人卖命!”

如果李思明能听到这句话,肯定会大呼知己————没错,他压根就没有给任何人卖命的打算。

这家伙这么有本事,却不愿意给自己卖命,这实在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

好在这一趟也没白跑,至少通过向李思明请教,在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的难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在东北种植水稻,最难的就是育秧,育秧问题解决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看样子,东北大农场可以安排一下了。

就在这两位怀抱着谦虚的心态向李思明请教着各种关于在东北搞大农场的问题的时候,清廷终于作出了决定。

十月五日,张人骏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电报————严格来说应该是圣旨。看完电报,张人骏苦笑,喃喃自语:“徐州将军……好一个新鲜出炉的徐州将军!只是区区三百万两银子就把整个苏北给卖了,大清的气数真的尽了么!?”

最新小说: 我靠写同人称霸世界 嫡女惊华之替嫁狂妃 神级私厨娱乐纵横 穿越之莫与我拼娘 战神归来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 人族最后一位大帝 老婆他天下第一 此生有春尚可待林晚青顾霆琛 横行天下 第五名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