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獬豸拿出的妖能机,没有任何一款会便宜的样子。郭子期不禁有些发难。
以察言观色,善会人意闻名的灵兽獬豸一下看出了郭子期的为难,开口说道:
“这位客人不用担心。本店的买卖与众不同。除了常规的全款服务,我们还提供分期,置换,等价交易,以工换物等结算方式。”
郭子期抬头温文尔雅的笑笑,说道:
“没事付全款吧。三个全要多少钱?”
有些惊异于郭子期豪爽的獬豸,不禁感叹难道是自己看走了眼,说道:
“好的客人。三款妖能机按为您介绍的前后顺序分别为灵币888两,1888两,6666两,合计9442两。
请问您是选择用灵币,冥钞还是旻币结算呢?”
听到这么大的数字一旁的健次郎默不作声的拉了拉郭子期的袖轴示意自己倾家荡产也拿不出这么多钱,谁知主公安之若泰的坐着摸摸头表示不用担心。
郭子期接着说道:
“用旻币计价如何?”
听到对面的大客户竟然选择用旻币,獬豸也不由得认真的了几分,更加恭敬的说道:
“好的客人。按照今天的实时牌价,一旻币约合灵币169两。总计为55.86两。零头就算是本店送您的见面礼,您只要支付55旻币即可。”
一旁的健次郎想着刚才主公被喇嘛和哑巴讹诈的钱都是自己支出,现在要怎么付下如此的巨款,心都要提到嗓子眼里。忍不住说道:
“主公要不咱再多转转回来再看。”
獬豸闻言脸色微变,想着这少年还真能绷得住架子,倒是这随从先露了馅,神色不由得玩味了起来。
但下一刻当他看见郭子期从怀中掏出绣有祝字的朱红纹锦鸡锦囊一下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打了眼。
这小小的少年看来与祝鸡翁有着不斐的交情。
郭子期抖抖口袋,如小山般的旻币堆在了柜台之上。
看呆了獬豸,折服了健次郎。
一个是想着多没想到有那么多,一个是直接打破了自出生以来的金钱计数单位。
看着盯着钱堆呆若木鸡的两人,郭子期张嘴说道:
“出门在外银两带得多了些。
劳驾请您将三分之一换成低币值的灵币,三分之一换成易携带的旻钞,剩下三分之一换成炼器可用的贵金属。”
职业的素养让獬豸很快从钞能力的震慑中恢复了清明。
他点头称是。随即拿出一个透明的乾坤罩将旻币罩住,起身去了内室按郭子期的要求准备了起来。
这时趴在柜边看到津津有味的健次郎终于逮到机会发问,说道:
“主公,难道您是个伪装成人形的大妖吗?现在后天灵界货币管制您是从哪来的这么多的旻币?”
郭子期做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扮相,高深莫测的说上一句
“该你懂的时候,你自然会懂。”
健次郎瞬间**的眼神让郭子期颇为满意。果然驯服手下还是得人狠话不多。
不多时獬豸捧着一个体型颇为硕大的的大红酸枝八角百宝箱回到两人的身边。
獬豸将掌心对准木盒的铁索暗输灵力,随着金色的光芒微绽百宝箱随即开启
边将财产倾倒而出的郭子期边不住的心疼。
心疼的倒不是这几十两洒洒水的开支,而是没想到旻币在真正的鬼怪界流通如此强势,汇率这么走高,当初真是信了堂皇老爷子的邪,拿旻币去当铂金换。
这店里几十旻币可以买到的法器,每一件放在人间都是有市无价的珍宝。
幸好自己留了个心眼,当初发现那老头有些功夫后家彻底研究了研究他留给自己的锦囊,却没想也是个空间法宝。将自己三分之二的银两都放置其中。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放在明面留给肖小之辈注意。
蓝色的鸟还有很多,也许有其他鸟比黄莺更适合的。如着名的灰鹤也有“蓝”的名号,只是还没有人提出来详细分析过。
丹鸟氏,字面意思也就是红色的鸟。同样有多种说法。一般说是凤凰的别名,但在这里凤凰已经司历了。当然不可能。较常见的说法,丹鸟氏就是锦鸡,它红色的羽毛十分符合这个名称。但《中国国家地理》认为,丹鸟氏应该是北朱雀才对。我们都知道,南朱雀是四神之一,是凤凰一类的神鸟。那么这个“北朱雀”是什么东东?其实北朱雀存在于现实中。它是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具有朱红色的毛羽。在春夏它生活在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到了秋冬季节,它才南飞进入黄河流域。因此人们经常看到它在雪地上蹦跳,象跃动的一小丛火焰。它掌管的时令是立夏、立冬。因为北朱雀正是趁这两个时间段迁徙,所以叫“司闭”。是因为冬季是一年四季的结束。
北朱雀
二、五鸠
由于时代久远,搞不清楚真身的鸟实在太多了,位于第三阶层的“五鸠”简直可以说是“千古之谜”。
五鸠指的是做司徒的祝鸠,做司马的雎鸠,做司空的鸤鸠,干司寇的爽鸠,管司事的鹘鸠。
首先说说这些官名。
很明显,不同于主管节气的五鸟,这五鸠都是管理的实事。除了最后的“司事”,其他官名都可以在《周礼》上找到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周礼》总述六官,第一正是天官,而天官也就是后来的丞相,其职务却隐隐和前面的五鸟相对应。因为丞相的工作就是协助君主调和阴***有很大的神性,而且要和其他五部门相配合。而自汉以后,丞相这一职务由于权势太重,竟然成为君主的主要威胁。很多丞相都废帝自立,导致了后来历代君主多次削弱相权,最终将其废除。而通阴阳的鸟王凤凰就在五鸟之中似乎是一种暗示。
天官经过改组后与相权分离,成为后来“三省六部”中的“吏部”。依然位高权重,管理百官,具体工作仍是对官不对民。
剩下五官就分别是:地官司徒,其实也就是“司土”,主要管理全国的地政和户籍,后来地官系统改组成为六部中的“民部”,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其主要工作对象是老百姓,而古时人口与地政是捆绑在一起的。在唐以后,因为避李世民的讳,改成了“户部”。
春官宗伯。这个是管理全国的祭祀、礼仪的,也有很强的神性。后来就改名“礼部”,管理着封建社会持续千年的科举考试。但在少昊的时代,可能科举的理念都没有诞生呢。因此,这个职位也是唯一没有被运用到五鸠中的。
夏官司马。这个说起来简单,就是管理全**事。夏官后来改叫兵部,现在就叫“国防部长”。所以和马这种兽类联系到一起应该是因为马匹对古代战争的重要性。那时战斗很多时候就取决于马车的多少,所以天子叫“万乘之君”,下面的各大诸侯国的国君叫“千乘”,再到大夫就只有“百乘”了。一乘车也就是四匹马。可见,马越多,越有话语权。
秋官司寇。看名字也就知道,“对付强盗”嘛。秋官也就是后来的刑部,相当于现在的法院+公安局的部门。
冬官司空,司空也就是“司工”,冬官就是后来的工部。
介绍完了五官,现在来看看和它们对应的五鸠。
说起鸠,人们就会想起斑鸠,这是种有斑点的小鸟,拥有很多亚种。那么,五鸠就是五种斑鸠吗?
很遗憾的,不是的。
古人的命名法远没有现代人科学。实际上,“鸠”在很大程度上是鸟类的通名,就象“布谷鸟”、“鹌鹑鸟”、“飞龙鸟”一样,在上古,但凡是鸟类,后面都可以加上一个“鸠”字。哪怕很多鸟现在看起来已经和斑鸠毫无关系了。
更进一步的,这种称呼可能是一种已经消失的语言。汉语吸收了它的一部份。但现代的人已经无缘一窥全豹。
于是这样就增加了我们分辨它们的难度,很多“鸠”指哪种鸟现在还是争论不休。
首先是“祝鸠”,《中国国家地理》认为是戴胜,并且举出了古书《尔雅翼》为证,所谓《尔雅》,是中国最早的字典。《尔雅翼》可以说是它的豪华升级版,当然是相当可信。
在《尔雅翼》上说祝鸠形如斑鸠,但胸前没有彩色的花纹,头上有多余的突出之物,而且不会自己筑巢,只能寻找现成的树洞。因此它的叫声被古人很幽默地写做:“无屋住”。原来是个**丝啊。
《中国国家地理》据此认为祝鸠就是戴胜,因为这些特征戴胜全都符合。所谓“赘物”指的就是戴胜的羽冠。现代人印象中擅长祷祝的古代祭师也就是这番模样。由是看来,戴胜就是祝鸠无疑了。
可是慢点,中国古神话的宗师袁珂有不同的看法。他在自己的巨着《中国古代神话》中提到:祝鸠就是鹁鸪。而鹁鸪就是斑鸠。这不正好与《尔雅翼》的观点相反吗?
细查一下,古书上认为祝鸠就是斑鸠的文字还真不少,包括《说文解字》、《说文繁传》、《类篇》、《六书故》、《康熙字典》等等。相对应的,还没有发现说戴胜就是祝鸠的古书。
因此,虽然《尔雅翼》明确说了祝鸠不是斑鸠,但其实这也只是一种观点。不加鉴别地采纳是要不得的。那么,斑鸠和戴胜,谁才是真正的祝鸠呢?
袁珂老先生认为,所以让斑鸠来当“司徒”,这是出于它的一种有趣习性。古书上说,每当天上就要下大雨时,雄斑鸠会将母斑鸠赶出巢去。
鹁鸪
是的,赶出巢去。
赶出巢去。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把老婆赶出巢去,任由对方在荒原中被从天而降的雨水淋个湿透,也不知道鸟类会不会感冒。
然后等到空山新雨过后,天气晴好,空气清新。雄斑鸠从屋子里出来了,清清嗓子,神清气爽地向天上发出一连串的“咕咕咕”呐喊。这时还在树叶里瑟瑟发抖的母斑鸠才会钻出来回家。这就是所谓“雨晴鸠唤妇”是也。
好一个渣男,摆现在绝对是世人唾弃的对象。可少昊不这样认为啊!
其实现代学者何新认为,少昊就是《九歌》中的少司命。而与他对应的大司命正是位赫赫有名的女性,那就是雄踞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
“少”也就是“小”,小男人,大女人。不管何新的观点是不是正确的。后来成为西方天帝的少昊的风头还是大半被西王母给抢了。一点男人的脾气都没有。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把老婆赶出巢去,任由对方在荒原中被从天而降的雨水淋个湿透,也不知道鸟类会不会感冒。
然后等到空山新雨过后,天气晴好,空气清新。雄斑鸠从屋子里出来了,清清嗓子,神清气爽地向天上发出一连串的“咕咕咕”呐喊。这时还在树叶里瑟瑟发抖的母斑鸠才会钻出来回家。这就是所谓“雨晴鸠唤妇”是也。
好一个渣男,摆现在绝对是世人唾弃的对象。可少昊不这样认为啊!
其实现代学者何新认为,少昊就是《九歌》中的少司命。而与他对应的大司命正是位赫赫有名的女性,那就是雄踞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
“少”也就是“小”,小男人,大女人。不管何新的观点是不是正确的。后来成为西方天帝的少昊的风头还是大半被西王母给抢了。一点男人的脾气都没有。
想来虽然没有说出口,少昊同志还是想活出男人独掌一方的霸气吧?
这也就难怪他会让斑鸠干上司徒这个官了。君不见,多少土地局长都栽在枕头风上面。而斑鸠应该是没有这个问题的。
而且在《尔雅》原书上,有斑鸠,没祝鸠,但其他“鸠”类都排在斑鸠后面。这几乎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
而更关键的是,戴胜很忙。
“鸤鸠”到底是杜鹃还是戴胜,已经是一个持续千年的大论战了,甚至某位着名皇帝也参与其中。但不知道怎么的,一直没有结论,搞到后来,杜鹃不知怎么的就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