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月色很浓,房间里,昏暗的灯光下,饭菜正冒出阵阵香气。
房间外,一个瘦弱的背影蜷缩在角落,拿着斧头砍着柴。
小女孩举着沉重的斧子,砍了两段柴火,渐渐觉得有点累了,放下斧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泛着青的苹果。
原来她的口袋鼓鼓满满的,是装着回家在路上捡到的苹果。
但是现在才刚刚入秋,苹果又涩又小,根本就不能吃。
唐双喜看着青色的苹果,想来她也是知道,但还是紧缩着眉头,一口咬了下去。
苹果的酸涩马上迸入她的味蕾,她忍着酸涩,将咬入的苹果死命咽进去,才“呸呸”两声,来表达这个苹果的味道。
一阵风吹了过来,将满头是汗的唐双喜给吹得哆嗦了起来。
她看了看寿山的酸苹果,叹了口气摇摇头,继续砍起柴。
有苏柒看着卖力的小女孩,说道:“看来唐双喜是知道回家没有饭吃,才捡几个苹果过来填填肚子。”
娄芸看着这样的唐双喜,想到了之前与她刚刚相见时的唐双喜。那时的她在自己的印象里,是个年轻,做事认真的小道士,有着自己的想法,而且很是可靠。
本以为她的内心只有降妖除魔,没想到她有着自己的痛苦。
时间过去了很久,等着唐双喜整理好木柴,慧妹和武大已经收拾好碗筷,铺好床,打算睡觉了。
“你把柴砍好了”慧妹质问她。
唐双喜点点头。
慧妹一边缓缓地脱下自己的布鞋,一边跟她说:“唐双喜,你明天跟着你爸去干活。”
唐双喜低着头,一言未发。
慧妹说:“你也知道咱们的情况。每天吃个米都要掐着数,万一哪天就穷得没得吃咯双喜你是我的娃,我是你妈,你听我的点,咱们家就只有你爸这个男丁,你陪他一起干活,多挣点钱嘛”
唐双喜抬头看了一眼慧妹,然后又低下头,轻声说:“我读书照样能给你们赚钱。”
这样一句不淡不重的话惹怒了慧妹,她一下子跳起来,伸出手就对着唐双喜的脑袋上打去:“混东西啥都不知道竟是拖累我们生你出来有什么用嘛”
唐双喜紧闭着眼,接受着慧妹一下又一下的打击。一不小心被慧妹推倒在地。
这时,外面进来的武大听到了房间里的声音,进来一边身体阻止着慧妹,一边说道:“行了行了我老远听到你的骂声了这么晚了,你是要让邻居听到看咱们的笑话吗”
慧妹一下子两行泪滑了下来,双手狠狠地,一下又一下地拍着自己的大腿,哭诉:“你以为我想啊这个贱娃子不肯赚钱反而想着用着我们的钱去上学这我咋啃嘛”
武大看了眼倒在地上,低着头的唐双喜,对她说:“娃子你先出去”
唐双喜爬了起来,往外面跑。
慧妹还不肯放过唐双喜,指着她的背影说:“回来你这个贱娃子回来看我不打死你”
“好了好了”武大安抚着慧妹,“总管是我们生的,这有什么办法嘛”
慧妹听闻,两行眼泪更是多了起来。
唐双喜的房间是在柴房旁边的小屋子里。
屋子的环境很差,水泥地上,家具上全是肉眼可见的灰尘,窗户已经被打碎,半挂在窗框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她在外面打了点水,开始脱衣服擦拭身体。
“不许看”娄芸乘着唐双喜解扣子的时候感觉捂住有苏柒的双眼。
有苏柒的眼前突然一黑,听到娄芸的话顿时感觉好笑:“拜托大姐,她现在才几岁啊”
“那也不行”娄芸说,“再怎么说,现在的唐双喜已经长大了”
“”有苏柒仔细一想,好像是有那么点道理啊
“反正,你就是不允许看”娄芸一只手捂住有苏柒的眼睛,另一只手抓起他的手,放在他自己的眼睛上,替换了自己的手,“你自己捂住,要是被我知道偷看,那你就完蛋了”
有苏柒捂着眼睛,疯狂点头。
娄芸再转头看向唐双喜,她已经将衣服脱光,开始擦拭了。
她身上全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淤青,看的出她经历过什么,慧妹这个母亲,平时没少打她。
唐双喜从来没有说起过自己小时候遭遇过什么,她从来没有提起过自己的父亲母亲,也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
她所展示出来的,一直都是那个倔强的唐双喜。
又是一天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公鸡才叫了一声,唐双喜就匆匆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拿着书出门了。
就在唐双喜离开家门的那一刻,武大敲响了唐双喜的门:“双喜,双喜起床了。”
屋里安安静静,没有人回应。
“那个娃子八成又早起去学校了,”慧妹一边说着,一边走过来开门。一看,人果然不在。慧妹双手叉腰,骂起来,“这个死娃子,我们哪里来的钱给她读书嘛”
就算再怎么骂,人也不在,也没什么办法,两人只好各自去忙各的。
当时的教室还是一间很破的毛坯房,墙上就挂着一块小黑板。因为一个村子里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所以只有几个桌子和几张椅子,很是简陋。
“小唐小唐”
唐双喜正坐在讲台前面,写着作业,听到有人叫她,转过头,进教室的是隔壁王二嫂家的小女儿,小翠。
“小翠”唐双喜放下手中断了一半的铅笔,问,“你怎么来了你不陪着你妈妈拔草去”
小翠趴在唐双喜的桌子上:“双喜你听我说,刚刚在田里,你爸爸刚好碰到了隔壁村的李大娘。我听那个李大娘说,想将你给他们村的一位瘸子叔叔”
“给我这个大活人咋给”
“唔,听你爸爸和李大娘的话,好像是你去那个瘸子叔叔家,瘸子叔叔给钱。”
这下唐双喜明白了,爸爸是想拿自己换些钱来。
其实,换过去也没啥不好,起码不用像现在这样天天遭他们的打骂,每天还要被迫地砍柴种田。唐双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