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了石洞门口,看到“冥域”两个闪着磷光的大字,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在门外徘回多时,正要进去,却又没有人带路。正在我犹豫彷徨的时候,从洞里走出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小孩子。
这个小孩和别的小孩打扮不一样。他头戴青色道帽,身穿青色道袍,脚穿木屐,走起路来犹如小脚女人,婀娜多姿。这个道童长得非常秀气,童真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就像个充气的橡胶娃娃。道童眼睛明亮,两颗瞳仁像两道闪电。他的小嘴就像樱桃核。
“你好,你是从乱石岗来的吧!”青衣童子友好地走过来向我打招呼。
我向青衣童子说明来意,青衣童子二话没说就引我进去了。
洞里的景色非常特别。借着蓝色的光亮,我看到了平生从未看到过的美丽图画。一条阴河流水淙淙,河岸两边,石笋林立,自然景观随处可见。真可谓步步皆景步步景。
那石林,有的像擎天玉柱,有的像龙宫探宝,有的像雄狮、像奔马,有的像绵羊、像猴子,还有的像一对对情侣在说悄悄话。一处处鬼斧神工,令人目不暇接。
我一边走,一边领略洞里幽雅的自然景观,突然,前面传来“哗哗”的瀑布声,我循声望去,但见一幂瀑布从约莫十米高的地方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像万马奔腾,如蛟龙咆哮。
我来到瀑布前,驻足看了一下,这和阳间的瀑布没什么两样。瀑布下面有一个潭,潭水瓦蓝瓦蓝的。潭边有一座石板桥,过了桥,有一狭窄处只能猫着腰过去。青衣童子一闪身就过去了,我躬身钻过去,走前几步,便豁然开朗。这里既宽敞又明亮,还有一个足以容纳几百人的大厅。大厅里有石凳、石桌,好像是专门用于接待外来客似的。我在厅里故意逗留了一会,看看青衣童子的反应。
青衣童子见我踯躅不前,说道:“还不快走,洞门一关,你想走都走不了。”
听了青衣童子的警告,我赶紧离开。刚走出洞口,洞门轰然一声就关闭了,就好像全自动的卷闸门。
“谢天谢地,幸好我走得快,否则只能困死在洞里。”我从心底里感谢这位冷若冰霜的小童子。出了冥域洞,放眼四望,但见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红砖碧瓦,檐牙高筑。那一座座房屋的造型显得既古老又时髦。再看看市井之中,鬼来鬼往熙熙攘攘。开铺子的、摆地摊的呦三喝四,前来买卖的大鬼小鬼不计其数。市井之中,笑语喧哗,呈现出一片升平景象。
青衣童子是山里土地爷坐下的招财童子,他经常和土地爷出没于阴阳两界,因此,对两界的语言都通晓。他见人讲人话,见鬼说鬼话。他还通晓地里,对人间各家各户都了若指掌。
我感到非常诧异,为什么他们说话我一句都听不懂,而青衣童子说话却和我们阳间的话一样。每个鬼和我们见面都打招呼,而且说话看似很有礼貌。我虽然听不懂他们所说的话,但从他们一个个说话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的友好。
“小道长,为什么你说话我能听懂,而他们说话我一句都听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好奇的问。
“因为我既不是人,也不是鬼,我是仙人。仙人当然无所不能。”青衣童子得意的说道,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是呀,就连每家每户的神龛都供着招财进宝。他们每天呆在凡间听人们絮絮叨叨,那有不懂之理。”我真的很羡慕青衣童子,小小的年纪就得道成仙。
“小道长,我是来替跛足老人和多多姑娘打官司的,要是在阳间还可以,可是,到了地府,我既不会说鬼话,又不会读鬼书、写鬼蜮文字。怎么打官司?”我焦急的问。
“这个事情很容易,不会说鬼话我可以教你一个绝招。只要你把阳间那颗心用黄纸贴上,不见了你那颗心自然就会说鬼话了。”青衣童子说道。
真是咄咄怪事!在阳间,人们常说“昧着良心说鬼话”,原来真的被说中了。在阴间,要学会说鬼话,首先得昧着良心。原来阴阳之规矩,并未相差多少。
“道长,我不会写鬼蜮文字,又怎么写状子打官司/?”我还是觉得力不从心,因此只好向道长请教。
“这个问题也很容易解决。你写状子不用写字,只要用图画把事情表达清楚就是。地府鬼与鬼之间写什么东西,不用写字,只需画符,这就是你们阳间所说的鬼画符。譬如,你要打多多姑娘这个官司,你只要画几幅图就可以。至于怎么画?你把你要说的全部画出来就是了。”青衣童子淡淡的说道。
我还想再向他打探一下地府的其他秘密,青衣童子缄口不言。他带着我来到一座高宅大院,指了指里面,说道:“这里是幽冥府邸黄土县立法机关,立法院院长是一个黑脸大汉,不苟言笑,不好结交,但为官清廉,有“黑脸包公”之称。你好自为之。先生,这回我是奉土地爷之命前来给你引路的,现在,我的使命已经完成,我得回去复命。”话音刚落,青衣童子化作一缕青烟,顷刻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望着青衣童子的烟影,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接下来的路要靠自己去走,我到底该怎么走?一时半会还拿不定主意。
“前面就是黄土县立法机关,我初来乍到,和那些当官的素未谋面,怎么进得去?黑脸包公是个清官,但其他鬼差是不是贪官?要想见到黑脸包公,必须要有鬼差引荐,这个鬼差去哪里找?即使找到了鬼差,会不会和阳间一样?需要送礼打通关节?在阳间,有不少贪得无厌之人,在阴间,会不会有贪得无厌之鬼?”我思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
……………………………………………………………………
请看下一集《黑脸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