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至真峯,清穹顶。
至真峯玄妙至虚,高卧天云之上,有劲风罡流环绕,从外望去,混混冥冥,看不真切,此地乃宗主坐镇之地,便是紫府真人,也不得随意进出。
此地最高处,名为清穹顶,为白玉铺地,左右各有十二根色做青铜的擎天望柱,此柱粗有两人合抱,高接清云,柱上有一不知何名的瑞兽浮雕,极为威武,兽头盘在柱顶,眼望四方,头上顶有一只承道盘,极具古朴精美,气势庄严。
除此之外,正位有一方祥云画壁,此壁好似活物,可见祥云浮动,忽而成龙,倏尔化虎,演千万气象,无一重合,仔细望去,似乎此物包含万载沧桑,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画壁下方,设有一座九重大法坛,坛高二十四尺,围圆三百六,四面无有宝树遮阴,左右也无旗幡相衬,坛上端坐着一位羽衣星冠的年轻道人,望去似年近三十,可细看却好似少年,唇红齿白,面颊温润,右手持一拂尘,双目似闭未闭,脸上似有几分笑意,如明月清辉,安然祥和。
此人便是圣宗当代宗主,安清冕。
这清穹顶虽是圣宗权柄最高之地,却是冷冷清清,寥寥数人而已,不过旁侧服侍的金童玉女,却无丝毫不耐,纷纷站得端端正正。
这座大/法坛左侧,亦是立有一座法坛,此坛虽不及那座九重法坛,却也颇具威严,不过此刻却是空空荡荡,并无人踪。
除此之外,两排兽柱内侧,皆有两座法坛,此时同样无人踪。
清风拂过,安清冕忽有所感,双目一睁,眼底似有神辉闪过,“传我法令,门中诸真速来此顶。”
得此号令,那几名金童玉女抖擞精神,忙碌起来,走到顶沿边上,抛出六枚符诏来。
这符诏当空一落,停了一停,忽而光芒一闪,已是不见踪迹。
景福玉微洞天。
杜风微真人正在入定修持,忽有符诏飘来,他神情微动,从入定中醒来,一抖袖,顺手将那符诏拿在掌中。
“宗主相召,许是那事有了定论。”杜风微露出若有所思之色,将符诏收好,不敢停留,立马启程赶往至真峯。
与此同时,赤眩耀真洞天洗真人、誉善德照洞天楚真人,清泰冲渊洞天魏真人,上妙静观洞天晏真人,圣宗五真,齐齐出了洞府,赶往至真峯。
晏真人名为晏胤秋,乃巨擘晏氏一族洞天真人,此刻虽说是接了符诏立马启程,但还不知具体何事。
不过他心里,却是已经有了些许猜测,心中略有几分烦愁,“倘若那事真应了我之猜想,那我世家一脉,却是有几分不妙了。”
便在此时,忽见得前方有一身形挺拔的灰袍道人,他认出人来,欣然道:“魏师叔。”
魏太苍此人面相奇古,白发苍苍,道髻以升恒万寿簪盘住,风采不俗,犹如老神仙一般,闻声停住脚步,回身拱了拱手,口吐沧桑之声,并无称对方为师侄,而是带有尊称,“晏真人。”
晏胤秋正容还礼,“师叔有礼了。”话语顿了顿又道:“想来师叔也知,宗主相召我等是为何事。”
魏太苍点首应道:“八成是那件事了。”
晏胤秋轻叹道:“师叔也知,我世家一脉,近些年略有衰落。”
“是啊。”魏太苍道:“不过这世道,就如那潮起潮落,无有定数,一时盛衰,当不得什么。”
晏胤秋闻言一笑,“师叔倒是看得开,以师叔所见,此回宗主相召,我世家一脉,可能搬回几分?”
魏太苍哈哈一笑,“晏真人倒是狡猾,你自家心中已有猜测,又何须来问我。”语声稍顿,“宗主相召,却是不能耽搁了,至于你我猜测如何,在那清穹顶上,便可见分晓了。”
语罢,二人联袂而行。
杜风微出府后,无有耽搁,临近至正峯时,望得一位如谦和君子的道人,他唤道:“副宗主。”
楚谦君拱手笑道:“原来杜师叔,既然遇见,师叔可愿与我同行。”
“正要如此。”杜风微笑道。
二人上了至真峯清穹顶,面向安清冕,躬身一礼。
安清冕微微一笑,拂尘虚摆,“且先入座。”
二人称是,杜风微去了左侧法坛首位坐定,而楚谦君身为副宗主,上了那九重大法坛旁侧的法坛坐定。
不过须臾,一位风流倜傥的道人上得顶来,对安清冕施礼道:“弟子洗凉折,拜见师尊。”
安清冕笑道:“徒儿无须多礼。”
洗凉折躬身倒退三步,然后上了左侧法坛。
便在此时,魏太苍与晏胤秋齐齐上得清云顶,施礼不提。
且说魏、晏二人上顶入座后,洗凉折和杜风微二人,皆是面带冷色,而楚谦君则是面无表情。
诸人上顶后,安清冕不发话,旁人也不敢说话,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纹丝不动。
此时楚谦君道:“不知师尊今日相召,有何要事吩咐?”
安清冕嘴角含笑,“诸位稍安,待会儿尔等便知。”
楚谦君称是一声,诸人也大致知晓,今日是所谓何事。
不过众人心思各不相同,又过的些许时光,一道宏盛气机飞渡而来,那气机弥天极地,充塞当空,不过却是一放即收,寻常人根本不知晓,而清穹顶上诸真,心里却是明镜似的。
当年他们也走过这一遭,当然明白,方才那道气机,需是何等实力所放。
少顷,一位中年道人步入此间,目不斜视,看了安清冕一眼,只觉对方如幽冥广虚,浩渺无方,深不可测,他心底一颤,迅速收回目光,施以道揖,道:“封肃尧,见过宗主。”
安清冕目有赞赏之色,“封师侄不愧当世英才,此番得成天象功果,却是没有浪费我一番苦功。”
此话一出,封肃尧脸色微变,他已经感到右方有两道目光,直直射在他身上,他暗叹一声,收拾好心情,道:“宗主厚恩,封肃尧自是不敢辜负。”
安清冕微微颔首,“封师侄即修得天象功果,门中当有赏赐,封师侄且听旨。”
封肃尧又是一礼,“封肃尧听候宗主法旨。”
“封肃尧德才兼备,武功卓越,为门中立得功劳无数,功勋彪炳,史册风范,长存汗青,即日起,封肃尧当可在汗青庭功德碑留得名姓,万世流传,另赐抱真瑞阕洞天,以做道场。”
封肃尧再施一礼,“多谢宗主厚赐。”
安清冕点头道:“且入座吧!”
此话一落,有金童搬来法坛一座,到了封肃尧面前,脆生生道:“封真人,此坛摆于何处是好?”
随着这金童话语一出,顶上五真,齐齐把目光投来。
这清穹顶上,法坛可不是随便放的,左侧为外修一脉,右侧为内修一脉。
现在左右乃五五而分,均是两座法坛,洗、杜、魏、晏,四位真人,相对而坐。
现在多加一座法坛上来,众人无不把眼光望来。
封肃尧这座法坛无论摆在哪一方,都是默认加入哪一脉,对于门中均衡之势,皆要打破。
魏、晏两位真人,在心里自然是希望,封肃尧把法坛置于自己这一方。
封肃尧当年也是内修部族之一,虽说后来投了外修,但在晏胤秋看来,这是封肃尧以期突破,做出的选择。
封族不似他们这等巨族,掌握有无数好物,封肃尧穷酸的很,为了修至紫府三重境,差点就把家底掏空了,好在封肃尧天资卓越,的确是美玉良才,不少人认为,当时唯有他最有希望突破。
可封肃尧很尴尬的是,他并没像安清冕说的那样,功勋彪炳,虽说他有突破天象的潜质,但没有卓绝功劳,宗门如何扶持于他?
真要扶持他,他人安能心服?
可是对于宗门而言,多一个洞天真人,宗门实力就增长一分,对外话语权也是一个重要筹码。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于公,应当助封肃尧一臂之力,于私,封肃尧当不得这样的助力。
封肃尧也不是蠢辈,当然明白自家身上的尴尬境况,他当时就做出一个选择,倒内向外,不仅如此,因为外修放养弟子的原因,封族从此内修变成外修,自然不能如往常那般,由多数封族人供养少数封族人,安坐洞府修炼。
封族出外历练的子弟无数,当然,因此遭受折损的子弟也是无数,这些年下来,封族有修为的,死伤多达七成以上,如此大的伤亡,也为宗门立下不少功劳。
虽说这功劳不是封肃尧亲自立下的,可总是他带头的,也算是有个说道,而从宗门方面考量,多一个洞天总是好事,这才有了今日景象,封肃尧步如天象。
在宗门上升阶段,这个时刻,宗内其他修士,无有人可与他争锋,与其说封肃尧选择及时,不如说是恰好有个机会,给了他而已,便是他不做选择,宗门也未必不会助力。
现在摆在封肃尧面前的,明面上有两个选择。
一是坚持外修身份,二是恢复内修身份。
虽说封肃尧身上有安清冕相助之恩,但同时,往日封肃尧为内修时,诸多族部也颇为照顾封族,彼此也有几分情谊。
此时,不光内修真人们期待封肃尧的选择,外修诸真,也心有期盼。
便是楚谦君这个副宗主,也露出几分关心之色。
唯独安清冕,自始至终不见分毫颜色,似乎对于封肃尧的选择,并不怎么在乎。
本来那金童,还以为封肃尧会考虑一番,没想到封肃尧闻言之后,十分果决,几乎是想也未想,大手一挥,指向一地,“此坛立于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