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正在和老校长聊天的时候,就看见明月镇政府的一台车开进了院子。张德胜从车里头下来,朝他们走了过来。
秦朗对这个人说不清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说痛恨,是因为学校的事情,跟没有当成什么镇长助理一点关系都没有。
张德胜看到秦朗以后脸上全都是笑容,说:“秦朗啊,前段时间的事情呢有很多因素在里面,希望你不要介意。”
秦朗听张德胜这样说笑了,说:“您说的哪里话,咱们还是没有缘分啊。”
张德胜听秦朗的口气并没有生气,于是就试探着说:“你能够想着母校,我作为父母官感觉高兴,但是有些事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秦朗心里头已经明白了,为啥张德胜要过来,并且态度异常的好。于是说:“镇长,既然您说话开门见山,我也就不用掖着藏着了,上面是不是已经把建学校的钱给你们拨下来了,钱去了哪里。”
张德胜有点尴尬,说:“我也是有苦衷的,别看虽然是一个镇,可是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不少,缺钱的地方多的是,那笔钱现在就在账上,正在准备着建学校,我和书记也正在商量这件事。我的意思是你捐款的事情能不能先放一放,等我们这边启动建学校了再说。”
“钱在账上,你不是说没钱吗。”老校长瞪着眼睛问。
“老不死的,这里哪儿有你说话的份。”张德胜旁边的一个人骂。
老校长还想要说什么,可是被张德胜带来的人连拖带拽的弄到了一边。
现场就剩下了秦朗还有那个记者。
“能不能请你们两个出去吃点便饭,咱们谈谈。”张德胜拿出了公关的精神。
“我看就不用了吧,您还是多想想怎么建学校吧。”秦朗不阴不阳的说。
张德胜在秦朗这里热脸贴了冷屁股,心里头郁闷的要死,带着人走了,出了村子以后,张德胜留下来两个人告诉他们守在路口,一定要死死的顶着秦朗他们动向。
张德胜出了村子以后,回到了镇上得办公室,看杜二还没有回来,就打电话过去问怎么样。
杜二此时已经是在第六个朋友那里了。已经不是碰了一鼻子灰,是碰的满脸是血。
昔日里称兄道弟的朋友,一提到钱就什么都不是了,有一个甚至连电话都不接了。
就在杜二气的骂人的时候,张德胜的电话打了进来,问:“钱弄到手了没有。”
杜二愁眉苦脸的说:“都***是王八蛋,谁都说没钱。”
张德胜在电话里给杜二一顿臭骂,说:“赶紧滚回来,有事交代你。”
张德胜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先解决了那个叫王宁的记者,然后在想办法堵住校长的嘴巴,这件事也就算完了。就是你秦朗有通天的本事,没有证据也不能兴起来多大的风浪。
杜二愁眉苦脸的来到了张德胜的办公室,一屁股坐在了他的对面。
因为有他姐姐杜红霞在后面撑着,所以杜二和张德胜两个人私底下并不拘谨。
“怎么办。”杜二问。
“你把城管的人叫过来,开车在回市里的路上等着那个记者王宁。看见了以后无论用什么办法,一定要让他闭嘴。”张德胜交代。
杜二点头,说:“明白了。”
杜二刚要出去,张德胜又交代说:“记住了,还有明月村的那个校长,今天晚上他一定会和秦朗见面,说一些不该说的事情。”
事情交代完了以后,张德胜靠在了椅子上,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说,秦朗,你个小兔崽子,我就不信你能够翻起来多大的风浪。
张德胜走了以后,记者王宁拍摄了秦朗捐款的画面,然后又从各个角度把明月村小学装进了数码相机。
王宁在单位里是一个非常不受待见的记者,这倒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华,是因为他总是会给领导添各种各样的麻烦。
有一次他没经过领导的同意就去拜访了一家酒厂,把内幕全部都给抖了出来,结果那家酒厂的后台老板非常的牛比,把他们领导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从那以后,王宁基本上没有什么拜访任务。
王宁也是郁闷,很长一段时间,他才从低谷走出来,就差一点没抑郁了。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生活还要继续,尽管老婆看不上他这个农村出来的才子,为了升迁,跟着他们的领导奉献了一次又一次,竟然还把那个肥头大耳的局长带到了他们家里。
那天他回家跟他老婆吵架,平日里从来没有动过手的他打了他老婆一个响亮的嘴巴。
他们的宝贝女儿居然跳出来骂:“乡巴佬,滚回你老家去。”
王宁听女儿居然也这样的说自己,心里面剩下的最后一点温暖全部都没有了,就像一阵大风把所有的东西都吹的干干净净。
王宁狠狠地打了女儿一个嘴巴,说:“别忘了,你也是农民的儿子。”
打完了女儿,王宁两只眼睛饱含着泪水,从家里头走了出去,住到了单位的集体宿舍。
他一直在等着机会,秦朗的事情传到他耳朵里的时候,他感觉机会来了,说不定自己可以接着这一篇报道飞黄腾达,因为他已经知道了秦朗跟黄正德的关系,那个狗屁的什么报社他真的已经呆够了,这可能是事业单位的通病,人浮于事,勾心斗角,帮派指正,他真的厌倦了那样一种江湖,他希望自己通过这个报道得到黄正德的欣赏,劲儿走进吉庆公司。
压抑的太久,他不愿意这样一辈子都默默的生活在别人歧视的目光之下,他要翻身,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
可是来了以后,他忽然改变了想法,从记者敏锐的触觉来看待这件事情,这里面有很多更深挖掘的东西,那就是为什么这个学校二十几年从来都没有人过问,张德胜的到来就更加的说明了问题,如果,自己发一个深入报道,说不定上面的领导看了以后会对这个名不见经撰的小记者另眼看待,那时候,他的春天就来了,可是谁能够知道,他等来的是一场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