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3.22(1 / 1)

同样,能从京城安然脱身的各位王爷也不是善茬,文昌帝上位也有其运气成分在。实力和运气并存,文昌帝也算是众望所归,可惜这个‘众’,并不包括他已成年的兄弟在内。当初要是各皇子肯拼尽全力奋力一搏,皇子固然死伤难免,最后鹿死谁手却还得两说。

各位王爷都是人精,看着成年的兄弟几乎都是同样的打算,自己拼了,没准好处落在其他兄弟身上,谁都不愿意吃这个亏,文昌帝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一举上位。王爷们见事不可为,果断带着人手撤离京城,文昌帝不是不想斩草除根,只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他不会不知道,明知如此,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安然离去,他的心头在滴血,却丝毫没有办法。

文昌元年,五月末,意识模糊的仁泰帝拖拖拉拉大半年,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京城丧钟长鸣,白幡林立,不管悲伤还是幸灾乐祸,所有人脸上一片哀戚之色,装也得装出个样子。

作为先皇的儿子,理所当然要进京为先皇送行。问题是,他们敢去吗?他们不敢,这样僵持下去对他们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先皇的过世使得文昌帝的兄弟不得不发力,头七还没过,各地便战火四起。

季宣和收到征兵令时,安王起兵才没几日。西林县靠近边陲,离硝烟挺远。亏得之前甘肃边境的草原部落损失挺大,不然甘肃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糟糕状况。

百姓很容易被煽动,不管是谁起兵,至少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然不是正义之师,打起仗来就落了下乘。安王也不例外,借口很好找,仁泰帝还在时,文昌帝就趁危登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全都占了,安王自是要为先皇讨一个公道。

其他皇子借口都差不多,只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事,现成的借口谁不会用?

文昌帝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身边官员谋士很多,随便想个理由就能讨逆。战事一发不可收拾,周边几个实力明显不如锦朝的国家也开始蠢蠢欲动,不趁着锦朝内斗发动偷袭,他们要更待何时?一时间,锦朝疆域内到处都是硝烟,战区内百姓苦不堪言。

战争一起,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停止,不是他们不想住手,而是一旦停火,最先遭殃的就是他们。乱世人命不值钱,将士只能守卫一方,他们顾不到的地方,百姓们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西林县离战线比较远,打仗的消息一时传不到百姓耳中。这样的时日不会长久,最终这些消息会通过各种渠道被百姓获知,只是或早或晚罢了。

季宣和作为西林县知县,是最早一批得知此消息的人。征兵令一出,离百姓知道甘肃起战事的消息也就不远了。

西林县位于甘肃中部偏北,只北边面临草原部落的威胁,其他三面一时半会还攻打不到这里。一旦西林县城都被攻占,估计安王离败落也不远了。甘肃比较偏远,文昌帝有些鞭长莫及,安王面临的压力比起封地离京城较近的几个兄弟要小上很多。不说散落在各地的藩王,文昌帝也不好受。他既要面对各地的叛乱,部分由他控制的边关还要面对其他国家的趁火打劫,可谓是忙的焦头烂额。

到了这种时候,谁还管先皇的后事?与之相关的一切事宜都先暂停,等到战事稳定时候再来告慰先皇的在天之灵。

西林县附近的青云卫所兵力被抽调了一半,剩下一半还是考虑到草原部族在一边虎视眈眈,安王才没有动。安王不可能抽调边关的兵力,像西林县这样离边关有些距离,离战线又远的地方就成了他抽兵的最佳场所。

征兵的事刻不容缓,季宣和不敢耽搁,马上派人去落实。这批招募的兵丁用来补充青云卫所被抽调的兵力,西林县有近一千的名额。西林县是中县,上回草原部族偷袭就损失了一部分丁口,如今总人数不足十万,一下子要抽调近千壮丁,压力不可谓不小。

亏得青云卫所负责附近三四个县的安全,不然要是全由西林县来补充卫所被抽调的兵力,那就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了。打仗打的是什么?还不是靠将士、武器和粮草,有一样出问题,这仗就很难打了。

新招的兵丁不能直接上战场,必须先经过正规的训练,不然也就只有成为炮灰的份。这是真刀真枪上阵的时候,安王约束力够强,各卫所指挥使不敢在这个当口还想着吃空饷这回事,招兵那都是实打实的,之前的缺口也尽数补上。

眼下不是和平时期,多报一些名额不打紧,现在各卫所指挥使自是希望手下的兵丁越多越好,兵士多了,也就意味着他们实力的增强,也就能多一分存活的本钱,谁都不会和自己的小命过不去不是?

征兵的事不用季宣和亲自办理,他只要分配好差役负责的范围就好。百姓一听到上面要征兵,一个个人心惶惶,多少年没这么大规模的征兵,突然间听到这个消息,不少百姓都蒙了。有安生日子过,谁愿意过那刀口舐血、随时都会丢命的战乱生活?

顿时西林县全都乱套了,不是没人想过逃兵役,只是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况且除了城镇之外,各个村子基本都是几个家族聚族为村,有个别村子更是单姓,一家跑了,这被抽的丁就要其他人顶上,想逃跑可没那么容易,这种时候,村人相互之间盯得很紧,谁都不想被别家拖累。再说逃跑又能逃到哪去,除非钻进深山老林不再出来,不然眼下战火纷飞,跑哪里都不会安全。

如今还算好的,抽调的兵丁不用直接上战场,若安王顶不住,那直接抓壮丁充当兵士,到时的惨况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近一千兵丁看着不少,分到各个村子,平均下来每个村子还不到十个,倒还勉强能让百姓接受。季宣和只是把名额分配到村,至于抽调谁家的壮丁,那就由各村自己决定。他只需要核实人员名单即可,只要符合抽丁要求,抽到谁家他不会管,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他也不说什么,只是让该村重新选人,想要滥竽充数或找人替代的,一个一个都被打发回去重新选择。

季宣和愿意相信底下的差役,只是他也不得不防,若差役和村长他们串通一气,妄图蒙混过关,这就有些让人痛恨了。权力被人分薄,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季宣和随机抽取了几个村子查验,见没发生这种事,他就不再管,任底下人放手施为。

很快,近千兵丁就招募完毕,到了交付的日子,青云卫所陈指挥使直接派人将这些新丁领走,这些人命运如何,就握在陈指挥使手里,旁人想再介入难度很大。

征兵令一下,谁都知道要打仗了,屯粮成了风潮,但凡有点余钱的,都想使劲往家里搬粮。季宣和早有应对,他在刚收到征兵令时,就和西林县城的各粮商谈妥,限价限量销售。西林县百姓可凭借户籍,五户为一队,互相作证,一次最多购买七日口粮,想再买就等七日后再来。外乡人,能回原籍的尽量回原籍,实在没办法回的,季宣和让人在西林县城内东南西北,各设立一个供应点,选出一些百姓统一做饭做菜,外乡人交钱凭路引就餐。

西林县城只有一个声音,粮商们也愿意听,季宣和的对策才能这么快就实施下去。不然,要换了其他的县城,不是光凭知县一声令下,商户就会甘心听命的,没准还会官商结合,沆瀣一气,发一笔战争财。西林县城有季宣和坐镇,也该当是百姓们的福气。

战事一起,甘肃与外界的联系就被切断,想从其他地方弄到粮食,就要看安王手段高不高明了。

甘肃地多人少,照理来说每人应该能分到不少田地,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人都喜欢群居,在不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村子只会越建越大,如此一来,人均田地只会越来越少。古人大多比较恋家,轻易不会离开从小生长的故土,这就导致离村子较远的地方大片土地荒芜。这些荒地只有等人口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被人开垦。

西林县就是如此,人烟稀少的地方就有不少土地荒芜。所以,就算西山庄子离县城不是很远,因着土质不好,也会大面积抛荒,直到季宣和赴任,才让这片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原本,季宣和打算慢慢发展,要么从各村抽调一些穷困人家,选择一些荒地建立新的村子,要么像西山庄子那样,雇佣人手直接开荒。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西林县头上笼罩着战争的阴影,这事短时间内不做考虑。

战事起,一切都以实用为主,很多铺子的生意都大不如前,季家几个店铺也逃不过这茬。杂货铺还好,东西很杂,总有些物品是百姓们需要的,生意还能维持。布庄生意明显低落不少,这也正常,百姓们攒着银子买粮,衣服只要还能凑合的,谁都不愿意出钱买。季家工坊也是如此,工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销量大减,工坊收益堪堪能维持工坊众人的生活。

云记布庄存货不少,现在这种时候,只有清仓的份,想要再进货,起码也得等到库存处理的差不多的时候。再说,季家还有云记织坊可供货,光销售织坊的布料就能维持。织坊同样生意不怎么样,自征兵令一出,织坊只有之前定下的契约,其后订单急剧减少,其他商家都是和季家一样的打算,回笼资金比较重要,布料只有等差不多卖完才会同织坊下单子。

战火没有波及西林县,百姓们的生活却已经受到了影响。街道上冷冷清清的,若非必要,百姓都不会上街。只有粮铺前排起了长队,百姓们扛着一袋袋粮食匆匆回家。现在还没有人缺粮,抢粮的事情暂时不会发生,季宣和就没有派人特意维持治安。

不过这事不得不防,县衙总共就那点人手,光西林县城就够他们忙活的,村子估计管不到,训练一些人手便非常有必要。这事还是预先防备为好,不能等到事情发生再来应对。166阅读网

最新小说: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唯我独尊 纳税百亿,开局天堂求我卖服务器 少年情怀 国运:开局扮演不死龙帝 我修真归来,只为守护家人 流落荒岛的日子 龙皇战婿 极品超能学生 哭大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