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两三天过去,八月十五到了。
这天五房众人都没出去,一家人难得歇了一天。
晚上等到圆圆的大月亮升起来,满园生辉。
张杨氏带着宋氏、女儿在院中间支起八仙桌。
她们铺上花布,将贡品:月饼,馍馍,大枣等几种水果,一一摆在桌上。
再点上蜡烛、焚上香,张老五放了一个大花炮,一家人按序排好跪下磕头拜月神。
礼毕,稍等一会儿,等香掉了第一节香灰了再跪下二拜。
拜完,就可以收贡品了。
张杨氏亲自拿篮子将贡品全收了。
五房正屋里早摆了两桌菜,张老五父子坐在炕上围着炕桌分喝着三两劣酒,女人们坐在炕下的小方桌上也吃着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老五一边醉眼朦胧的举着杯自乐,一边看着老妻分月饼。
只见张杨氏一桌放了三块月饼,正好一人一个。
放完,她拿着盛贡品的篮子便要放起来。
张老五忽然恍然大悟:刘二女母子没在。
他就说忘了什么嘛,却一直没想起来。
于是便交代宋氏:“把二媳妇和伯书也叫过来。”
又语带埋怨:“这都大半天了,难得过一个节,合该全家团圆,少了两个人怎么也没人说呢?”
宋氏答应了一声却没动,她低着头挑起眼皮看着婆婆。
“叫啥叫?”张杨氏果然不同意:“她们还得守孝呢。再说都分灶了,她们好意思来我们碗里抢饭吃?”
“狗屁!你会不会说话?”张老五气的忍不住爆出口。
他重重的将手中的酒杯磕在炕桌上,只听“嘭”的一声,酒散了。
他喘着粗气反驳:“除了咱两个,这屋里的谁不用守孝?
分灶分灶,你也说了是分灶咱还没分家吧?
再说就算分家我孙子吃你两口怎么了?”
他三个反问将几个人问住了,张杨氏心里不愿直嘀咕,嘴上却再不敢说出来。其他人面面相觑,屋里的气氛一下子死气沉沉起来。
“爹”,忽然宋氏的一声叫打破了这屋里的沉静。
她觑着张老五的脸色,笑着说道:“我看不如我去给伯书、弟妹送几块月饼好了,这也是爹娘对孙子的一片慈心。
只是来却不必来了,这会儿她们估计也歇下了,再起来没得麻烦呢。”
“好!”
张老五连连点头,看着屋里人的神色他也有点后悔。如今宋氏给了台阶,他忙顺阶下来。
宋氏又看婆婆,张杨氏沉着脸,等了半响才不情不愿的扔出来一块月饼,看张老五瞪她,肉疼般又扔了一块。
宋氏不敢再等了,就怕公婆再吵起来,拿起那两块月饼便走。
窑洞里张伯书没吃到月饼正伤心呢,宋氏拿的月饼可算是‘及时雨’了,他立马破涕为笑。
刘二女感激不尽,拉着宋氏的手直道谢。
看着两张真诚的笑脸,宋氏不禁心怀窃羞,忍不住欲要将她偷听的话告知刘二女。
可才张了口,叫了声“弟妹”,却正巧看见张伯书明明垂涎三尺,却只将月饼放好不吃,她不由得看愣了。
刘二女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欣慰的笑了:“这孩子还算懂事,他这是等着让我先吃呢。”
宋氏一窒,心里堵得慌。
当谁没生过?
她也生过儿子啊。
要是她儿子不死轮的着刘二女在她面前炫耀?
婆婆说的不错,老二父子果然是来克他们家的:小的把她儿子克死了。
大的死了都克着她,要不是守孝她这一年早生子了。
要不是她没子大壮也不会看上王寡妇。
都怨他们啊!
她干嘛要做好人?
而且要是她听错了呢?
毕竟大英都走了三四天了却没音讯,她多嘴不就成了挑三祸四的了吗?。
再说,就算是真的将伯书过继给大英也没啥不好。伯书擎等着承一份产业,弟妹也能再嫁个好人家,不必一个人孤单单的守着……
她脑子里的想法一个接一个,最后终于将她自己说服了。
“嫂子?”
刘二女疑惑的看过去,心里若有所思。
自张大英来过后,宋氏两次三番的对着她发呆,要不就是欲言又止,是出了啥事了?
宋氏回过神来,强颜欢笑:“没事,我是不好意思。清明前那次我对不住你,对不住婶子、你哥嫂,我早就想道歉来着,可硬是放不下脸面……”
刘二女总觉得宋氏开始不是想说这番话的,不知怎么的改了主意。可她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什么来,便疑心自己想太多了。
“那用得着?”刘二女强行打断她的话。
要不是宋氏提起来,那天的事她想都不会想。
毕竟一来她们妯娌关系挺好,她不想记仇。二来扯着张知壮夫妻的‘私’事呢。
她摆手:“咱们妯娌那用说这些?嫂子是拿我当一家人才露真脾气,我高兴都来不及呢。”
…………
次日,又累又爱的秋收开始了。这关系到一年的营生,没人敢在这时候顶风作乱。
一家人直忙了一个月才完。
众人好不容易熬到歇歇了,张杨氏又作妖了。
张杨氏要带人去庙里还愿去。
刘二女低着头,听着炕上又哭又说的婆婆总觉得在如在梦中,没想到这好事还能轮到她。
宋氏叫她过来正房时已将前因后果简短的对她说了。
这事是张大英挑起来的。
四天前,张杨氏接到张大英让人捎来的口信:她梦见二哥了,向她哭述他还在庙里有愿没还呢,为这个都投不了胎了。
不说张知青为什么是给张大英托梦这事有多奇怪。只他拖的事就是个笑话,谁不知道张知青从不进庙,更别说许愿了。
张杨氏还拿这件事在五房发脾气,五房人人皆知这个笑话。
那知从当晚起众人被打脸了。
张杨氏连续三晚也梦见了。
虽然大家纷纷安慰她‘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用放在心上。
但这个时候本来就是信天信地信鬼神的朝代,一点不常见的小事就能被人说成奇谈怪事。
如今这‘真’事只让人心里不踏实犯嘀咕。
炕上张杨氏已哭述完了,开始发号司令了:“老二媳妇你是一定要去的。也不知你做了什么坏事,老二都不跟你托梦。”
对婆婆的讽刺刘二女没说话,挨两句骂罢了,大面上不吃亏就行了。谁让她是媳妇天然在婆婆面前低了一头。
对她的不接招,张杨氏也没好气了,她斜了眼刘二女,又看着宋氏的肚子阴阳怪气的说:
“你也得去,我们家可没亏待你。”
宋氏脸瞬间白了。
张杨氏没继续搭理她,转向女儿,笑眯眯的道:“贵英也去,咱去求个好签。”
张贵英兴奋的点点头。
女的说完了,张杨氏又看向男的:“老三要去,多给老爷(爷,四声,九曲县这边将各路神仙称为老爷。)磕磕头,让老爷保佑你找一门好亲事。
老大也是,多磕磕头。”
她又扭头问:“老头子你呢?”
她要不问直接安排,张老五还不一定去,但她这么一说,张老五还非得想去了。再说全家都去了,他干嘛不去?
便赌气说道:“那还用问?我也去。还有伯书呢?”
他报复性的想挑刺。
这正中张杨氏下怀啊。
张杨氏心里高兴疯了,有人背黑锅了。
她面上却装着不高兴的推给他:“谁问谁安排。”
张老五不知是计,还自以为成功了,沉吟半晌,好心好意的道:“那就别去了,小孩子去庙里不好。
就这么办吧,女的今天就赶紧把面发出来,明早蒸好了上午咱就去。男的看看香烛啥的可够,缺了赶紧买好。
行了,都散了吧。”
几个小辈一起领命,其他人都先走了,刘二女却有些磨磨蹭蹭。
她心里有些不安,再看两眼婆婆,只见张杨氏面色发白,大大的两个黑眼圈,两眼直掉泪,一个哈欠一个哈欠的打着,看着像真的,真看不出来什么呀。
可能是我想多了吧?
她摇摇头最后一个出去了,自然没看到身后张杨氏嘴角边那一抹奸笑。
刘二女出来后便被宋氏拉着去发面了。
这也是九曲县的习俗,可能因为穷出门不容易,他们敬神敬祖宗便习惯因地制宜。
比起别处还能用点心啥的,这边习惯蒸馍馍或烙饼(馍馍只比鸡蛋大一点,饼只有巴掌大)。
这是办正事的,如此就很考验妇人们的手艺了。
刘二女、宋氏一番忙碌自不必细提。
只说次日辰时末,刘二女再三交代了张伯书待家里不要出门,便跟着出发了。
因为这庙离家只三里地,就在村中,一行人便走着去。
爬到山上,一座四合院样的庙立在山顶。
这座庙属于村里,庙祝也是村人兼任,又不是初一十五,所以也没人迎出来,他们把只是关着没锁的庙门打开,一行人便安步安骤的忙活开了。
刘二女又不安了。
看着还在慢腾腾摇签的张杨氏母女,她心里的烦躁一阵比一阵大的往上涌。
不行,她得回去看看。
刘二女便准备偷溜,不是她非得做小人行径,她就怕她光明正大的说走,张杨氏不准不说还得拍喧她一番。
那知张杨氏像是脑后长了眼一般,她才刚走到门口,张杨氏已跳起来问:“老二媳妇你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