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恐怕已经上当
苏晓兮:“同时,亦以鲜血之刑惩罚了另一位与之合谋的卑微凡人,念其被黑暗迷惑了善心,未取其性命,但祈祷他的罪恶能够得到宽恕。不过,对罪恶灵魂的吞噬才刚刚开始……”
苏晓兮:“因为诸位都可能吾要找的灵魂,也都是原本属于这里的资源。若有犯下滔天罪行之人,在这生死之境,请坦然接受意识和机能的停止,洗刷罪恶,尽早重生。违者,将被奉上最残忍的凌迟分尸之刑!宛若囚笼之鸟的尔等将做何感想?吾将为诸位送上上好食物为尔等送行。同时,本主也期待大家的觉醒……哈哈,原来是这样么?”
吴晓双:“怎么了?你快说呀!”
苏晓兮:“以上这段文字,刚好在归海大叔遭遇袭击,杨柳栩樱的分身之一被迫逃离的背景下出现,虽然大部分在校学生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反而还不如不知道,因为读者很有可能就被此所干扰了……你刚刚从文字的叙述中想象出一个大略的情况吧?”
吴晓双:“嗯,杨柳背后的意识形明显是跟死亡使者对着干的,后者不爽而制造一些列危险的冲突,并广泛警告其他人不要接近被害者,以达到将人群与目标疏远的效果,而杨柳她们也通过冒充死亡使者与合唱社的才艺展现,回击了这种妄图制造紧张情绪,挑起对立的行为,虽然警察还没有公布具体调查结果,而学校似乎也很重视最近发生的事情,但相信学生当中,被杨柳这么一转折,更愿意相信不过是凑巧的恶作剧吧?真正知道内幕,而要担心的恐怕就是男主了。”
苏晓兮:“那你这样想的话,恐怕就算上当了……”
吴晓双:“啊?不会吧?”
苏晓兮:“没错,一般的读者能从这一回的正文文字得到的想象,大致上是如此,不过……要建构出最为详细的影像,它提供的信息仍是不足的。它省略了许多细节,例如:告示的字体、颜色、纸制,警方和校方领导的具体形象,异世界结界与现实世界的出入口连接地点在不同时候会否有不同变化,多个杨柳之间除了高矮胖瘦和面容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进一步区别的要素等等……”
苏晓兮:“因此每个人建构出的影像,在这几项细节方面都不尽相同,但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重要的,读者并不会因为这些信息的省略,而在场景的想象上产生阻碍。对大部分的人而言,都可以同意这是个信息充份的场景……”
苏晓兮:“虽说信息充不充份其实是相对的,然而有趣的是,对大部分的读者来说,鲜少会发生因信息不够充份,而无法建构场景的状况。一方面是因为能出版的作品,场景的叙述都有一定的条理,能符合社会大众的认知以便建构,另外,还有个相当重要的一点……”
吴晓双:“是什么?”
苏晓兮:“就是读者对于文字叙述中缺乏的信息,往往会自行在脑海中填补,而且经常是不自觉的,除非往后的叙述有针对该项信息做补充或修正,否则读者会一直带着这项自行填补的信息阅读下去吧?”
吴晓双:“哦我的天呐,慎思极恐啊!”
苏晓兮:“上述的概念牵涉到认知心理学的几个名词,如基膜和剧本,但是那个太学术性了,在此我用圆饼图来说明好了……哈哈姆~其实是因为我不是很懂认知心理学啦!但是将一个场景画成一个圆形,所有构成的信息以A1,A2,A3,A4,A5一直到An-1,An的扇形来表示……喂喂喂葛格你不要给我打呵欠啦!”
吴晓双:“(我冤啊,刚才明明是你在打呵欠,还赖我?要不是这段想法出现,恐怕也会成为诡计性叙述的一部分吧?)”
苏晓兮:“……然后,并将叙述中有明白写出来的、已知的信息涂上红色,其它部分留白,假设情况如下图所示:A2,A5,An三项是这段场景的叙述中,隐瞒没写出来的信息,例如人物的穿著、心理状态、四周对象的配置等等,那么,为了不要对场景有理解上的障碍,这时读者会怎么做呢?他们会用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最符合这段场景一般状况的信息,在脑海中填补这三块空缺。如果这三项认知分别为B2,B5,Bn,那填补,就涂上橘色吧!过后的场景就会如下图所示……”
苏晓兮:“至于A2,A5,An和B2,B5,Bn是否会相同?意即,实际的信息和自行填补的信息是否会一模一样?用屁股想就知道当然不可能。但就一般阅读的情况而言,这两组信息是否相等并不是很重要,因为作者没写出来的信息,都不会对场景的理解有多重大的影响……”
苏晓兮:“但偏偏是发生在涉及推理的小说上那就真的会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要知道推理小说为了布局,作者经常会在叙述中,对读者隐瞒一些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经常是破案的关键。当然这样也还好,因为读者不知道的,书中的角色往往也都不知道。然而,如果是不公平的隐瞒……”
吴晓双:“那会怎么样?”
苏晓兮:“两点一言以蔽之:一个,当隐瞒的信息具有重大意义;或者第二个,而且是只有让作中角色知道,读者却不知道的信息,比如说你可能注意到的一些细节却引不起读者的注意……而满足上述两种情况,就是不公平的隐瞒。而且这种不公平的隐瞒,经常被叙述性诡计大量使用,成为其主要手法之一!”
苏晓兮:“在叙述性诡计的情况下,作者为了欺瞒读者,经常会大量隐瞒一些琐碎的、看似不重要的信息,因为看似不重要,读者也不会意识到作者有所隐瞒,这时就会进行自行填补的动作。结果这么一来,错误的信息大量累积,如果这些错误的信息碰巧又能完美契合,让读者建构出一个虚伪的真相的话,叙述性诡计就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再简单说明一下误导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