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衔望着上一秒还在哭唧唧的妹妹下一秒就认真地问“真的吗?”
有一种自己上了贼船的感觉,但是还是点点头,“嗯,你是女孩子,出门不安全且容易被人诋毁,我是世子,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你告诉我,我自会帮你办妥。”
“那我们拉钩。”
看着宋霁月抹抹眼泪伸出小爪子的样子,宋雨衔都被逗笑了,“好。”
两个年龄差距大的兄妹两完成了这个仪式,后来的一辈子里,宋雨衔真的从未食言,一切都替宋霁月办妥,成为宋霁月的一片遮风板。
.
说完这件事情,宋雨衔才开始正式问她出去了一趟有什么收获。
宋霁月就把自己出门的目的,出门的行程和到了刘公子府上问了什么问题,以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都说了出来。
其实从心理上,宋霁月和宋雨衔并不是兄妹,要是按真实年龄,宋雨衔还是她弟弟呢,可是在这里,宋霁月就是觉得宋雨衔格外的靠谱,她可以完全不用顾忌什么,说话也可以全部说完。
中途湘儿来送衣服,宋霁月就去另外的房间换衣服去了。
宋雨衔自己一个人理方才宋霁月的思路,惊奇地发现,她这个年纪最小的妹妹逻辑居然如此清晰,调查目标也很清楚,就连问刘公子的问题都是问到了点子上,马上就把事情的真相了解到了。
宋雨衔顿时就高看了宋霁月好些,从前他觉得自己的妹妹就应该是捧在手掌心什么都不用思考的小姐,现在,宋霁月的思想……完全超脱了她这个年纪应该有的东西。
宋雨衔觉得,似乎宋霁月比他更适合——神童这个称号。
众人只知外表光鲜亮丽,哪里会了解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宋雨衔确实自认有几分优于常人的聪明,可是能考读书被帝都人称作神童,自己小时候是付出了很多的,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卫国公府未来的继承人,所以即使不用父母催促,自己也抱着要照顾家人的念头不停的读书。
可是宋雨衔觉得自己八岁时候的逻辑清晰度完全不如宋霁月现在,所以带着一些震撼,宋雨衔对宋霁月就完全不再是看待不知事的小妹妹了,而是正经地把宋霁月当做和自己同龄的人看待,说的话他也会跟着思量几番。
此时的宋霁月完全不知道宋雨衔的心理活动,如果知道了,她大概会说:我一个接受过二十一世界良好教育的大学生,要是连这点基础的逻辑思维都不了解那还真是白活了!我心理年龄最少都得24了,能和现在的八岁小孩比吗?
.
随后宋雨衔便告诉宋霁月这件事情的后续不需要她担心了,他自会去帮宋子清摆平这件事情。
宋霁月点点头,她是相信宋雨衔能力的。
本来从竹秀园出来,宋霁月是打算去找宋子清质问一番的,为什么被污蔑了却一声不吭的忍受着,可是一想到这不距离岑治明去世不过头七,又何必去再揭伤疤,不如等一等宋雨衔把事情办妥了再说。
所以去了西边宋子清的院子,但是没有进去,找了红杏问了问宋子清的情况就作罢了,好在宋子清一切都正常。
.
宋子清暂时没有问题,府里也不安宁,原本二夫人还在和二爷因为小钰的事情置气,许久都不曾聚到一起了。
这次却因为宋子清的事情,两个人这才和好了,在一起要么去瞧瞧宋子清,要么就一起骂崔夫人。
本来也很正常,作为宋子清的父母有这种反应再正常不过了,即使二爷这几天都没有来自己房里,小钰也并没有危机感。
但是郑姨娘却不这么想,她就是巴不得二爷日日都待在梅香院,不给别人任何机会。
之前二夫人复宠的事情可是她最大的打击,也是自己势头开始下跌的时候。
还有因为小钰的事情,二夫人发了好大的脾气,连平日里喜欢戴的凤簪都取下来不戴了额,宋雨志还一脸紧张的来找她,说了自己偷偷摸摸在凤簪上干的好事。二夫人一取下来可就危险了。
谁知道郑姨娘还一脸得意地告诉他,“且不说现在两个人在吵架,要决裂,没有机会怀孕,自己在膳房还有一个隐形的棋子吴嬷嬷呢。
宋雨志这才放下心来。
.
扭头郑姨娘又去找了小钰,说了一大堆什么现在放任二爷在二夫人房里就是个祸害之类的话。
好在小钰比郑姨娘有脑子,“大姑娘现在遭遇了这种事情,二爷是她的父亲怎能不着急,哪里还会……想来我屋里?现在上赶子去,岂不是等着被骂一顿吗?”
郑姨娘被塞的哑口无言,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那自己之前做了那么多无用功。
小钰望着被自己怼的哑口无言的郑姨娘,有些怀疑这个姨娘到底靠不靠谱,自己要是再这么继续和她为武下来还有没有前途呢?
她也算是想清楚了,自己之前不情不愿又如何呢,现在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姨娘,不如做好自己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自己应该抓紧时间怀个孩子才是正经事。
等自己有了孩子,日后还怕会被赶出去吗、也不用想现在一样事事都要听郑姨娘的,畏畏缩缩了。
.
宋霁月这几天什么话都不说,就只是趁有空去陪陪宋子清,后者和之前的颓废模样也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不再是整日的哭了,就安安静静地坐着或者躺着发呆。
宋霁月看着真是格外的难受,实在是忍不住,宋霁月开口问道“大姐姐,要不要出门去逛逛花园?”
“你自己去吧。“
这话直接就堵死了宋霁月接下来要说的话,她也只好作罢,也来了一上午了,下午还要去学堂上课,宋霁月就只好出去了。
宋子清一个人待在屋子,就想到了那天宋子玉上门来的场景,那是她第一次知道哪些不为她知道的事情。
只记得那天,她在屋子里发呆,听见外头宋子玉同红杏说,自己过来瞧瞧她